《剑器词三首》
时间: 2025-01-11 10:52:44意思解释
剑器词三首
原文展示
-
圣朝能用将,破敌速如神。
掉剑龙缠臂,开旗火满身。
积尸川没岸,流血野无尘。
今日当场舞,应知是战人。 -
昼渡黄河水,将军险用师。
雪光偏著甲,风力不禁旗。
阵变龙蛇活,军雄鼓角知。
今朝重起舞,记得战酣时。 -
破虏行千里,三军意气粗。
展旗遮日黑,驱马饮河枯。
邻境求兵略,皇恩索阵图。
元和太平乐,自古恐应无。
白话文翻译
-
在圣明的朝代中,将领能够迅速打败敌人,战斗的速度如同神灵一般。
手中的剑像龙一样缠绕在手臂上,旗帜高扬,身上火光四射。
战场上尸体堆积如山,流血的地方没有尘土。
今天在此舞剑,应该知道我是一名战士。 -
白天渡过黄河,面对险峻的将军,我们需要小心用兵。
雪光照耀着盔甲,风力使得旗帜迎风招展。
阵形变化如同生动的龙蛇,军队的气势鼓角铿锵有力。
今天再次舞剑,想起了那酣畅淋漓的战斗时刻。 -
破敌行军千里,三军的士气非常高昂。
展开旗帜遮住了阳光,驱马奔腾饮河而过。
邻国求援攻打敌人,皇恩索求阵图。
在元和年间太平乐,自古以来恐怕也没有。
注释
- 圣朝:指的是明君治理的朝代。
- 掉剑:形容剑在战斗中快速挥动的状态。
- 龙缠臂:比喻剑法高超,像龙一样灵动。
- 积尸川:形容战场上尸体堆积如山的惨烈景象。
- 流血野无尘:战斗后地面满是鲜血,反而看不到尘土。
- 重起舞:重新开始战斗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文,号少冯,生于河南,后迁居长安。他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其诗歌多描写边疆战争,表现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士兵的赞美。
创作背景
《剑器词三首》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安定时期,但边疆依然有战争的威胁。诗人通过描写战斗的场景,表达了对将领和士兵的敬意,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剑器词三首》是一组充满战斗气息的诗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与场景描绘,展现了战士在战斗中的英勇与豪情。开篇即以“圣朝能用将,破敌速如神”开宗明义,强调了将领的英勇与迅速,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战斗的紧迫感。
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对战场的描绘,展示了战斗的惨烈与壮烈。尤其是“积尸川没岸,流血野无尘”一句,生动地刻画出战斗后悲惨的景象,令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而“今日当场舞,应知是战人”则反映了战士们的决心与勇气,表达了他们为国而战的使命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仗的手法,营造出一种激昂的气氛。诗人在描写战斗的同时,也在反思战争带来的痛苦,显露出对和平的期盼。结尾处提到“元和太平乐,自古恐应无”,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圣朝能用将:强调朝代的英明,能选拔出能干的将领。
- 破敌速如神:形容将领打败敌人的速度如同神灵般迅速。
- 掉剑龙缠臂:比喻剑法高超,灵活自如。
- 开旗火满身:战斗中气势如虹,形象生动。
- 积尸川没岸:战场惨烈,尸体堆积,令人震撼。
- 流血野无尘:战斗之后的血腥气息,显示了战争的惨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龙缠臂”比喻剑法高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 夸张:如“积尸川没岸”夸张了战斗的残酷,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战争与和平,表现了将领的英勇与士兵的豪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牺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剑:象征力量与勇气,代表战士的责任与使命。
- 龙:象征着灵动与力量,体现战士的英勇。
- 黄河:象征着地理界限,也暗示着战争的边界。
- 旗帜:象征着军队的精神与士气,代表着国家的荣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剑器词三首》主要描写了什么主题?
- A. 田园风光
- B. 战争与和平
- C. 爱情故事
答案:B
-
“积尸川没岸”这句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悲惨
- C. 平静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重起舞”指的是什么?
- A. 舞蹈
- B. 战斗
- C. 节日庆典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姚合的《剑器词三首》更侧重于战争的场景描绘和战士的豪情,而王之涣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赞美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唐代边塞诗研究》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唐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