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溪十首 莲塘》

时间: 2025-01-11 10:53:12

方塘菡萏高,繁艳相照耀。

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

晓寻不知休,白石岸亦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塘菡萏高,繁艳相照耀。
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
晓寻不知休,白石岸亦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方形的池塘,池塘中盛开的荷花高高矗立,鲜艳的花朵相互辉映。夜晚,一个隐居的人在梦中醒来,忽然觉得周围像是燃起了篝火。清晨醒来后,寻找荷花的踪迹,却发现白色的石头岸边也显得陡峭。

注释:

字词注释:

  • 方塘:方形的池塘。
  • 菡萏:荷花的别称。
  • 幽人:指隐居的人。
  • 夜眠起:夜间睡觉后醒来。
  • 忽疑:突然觉得。
  • 野中烧:像是野外在燃烧。
  • 晓寻不知休:黎明时分寻找,不知何时停下。
  • 白石岸:白色的石头岸边。
  • :陡峭的样子。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菡萏”作为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常象征着清雅、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合,唐代诗人,字子文,号洮溪,生于公元约 780 年,卒于 850 年。他以诗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杏溪十首》系列诗作是姚合在晚年时创作的,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沉浸与思考。这首诗描绘的是他在某个清晨偶然间的所见,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姚合的《莲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开篇的“方塘菡萏高,繁艳相照耀”以简练的两句勾勒出荷花的高雅与繁盛,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而“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则通过幽人夜起的瞬间感受,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让读者也跟随诗人进入梦境与现实交织的境地。最后“晓寻不知休,白石岸亦峭”表现了清晨时分的探索感,隐喻着诗人在生活中的追求与思索。整首诗虽短,却层次分明,情感悠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塘菡萏高,繁艳相照耀”:描绘了一个方形的池塘,荷花高高盛开,鲜艳的花朵相互辉映,表现了自然之美。
  • “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烧”:夜晚的隐士在梦中醒来,突然觉得四周像在燃烧,营造出一种梦幻与现实交织的情境。
  • “晓寻不知休,白石岸亦峭”:清晨时分,他在寻找荷花,忘却了时间,发现岸边的白石也显得极为陡峭,暗示着探索中的艰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荷花与光辉相照耀进行比喻,突出其美丽。
  • 拟人:通过“幽人夜眠起”的描写,赋予了诗人一种人的情感与感知。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表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同时,也隐含了对生活中无常与变化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荷花:象征清雅、高洁。
  • :代表宁静、思考的时刻。
  • 晨曦:象征新生与希望。
  • 白石:象征稳固与坚韧。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种和谐、宁静的自然氛围,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方塘菡萏高”描绘了什么?

    • A. 高山
    • B. 荷花
    • C. 河流
  2. “幽人夜眠起”中“幽人”指的是?

    • A. 隐士
    • B. 游人
    • C. 渔夫
  3. 诗中提到的“白石岸”给人什么感觉?

    • A. 温暖
    • B. 陡峭
    • C. 平坦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孟浩然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诗词对比: 姚合的《莲塘》与王维的《竹里馆》均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幽美,但姚合更侧重于荷花的生动与对比,而王维则通过竹子的清幽表现内心的淡泊。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示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姚合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