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山居寄城中知己》

时间: 2025-01-11 14:03:26

阳和潜发荡寒阴,便使川原景象深。

入户风泉声沥沥,

当轩云岫影沉沉。

残云带雨轻飘雪,嫩柳含烟小绽金。

虽有眼前诗酒兴,邀游争得称闲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春山居寄城中知己
作者: 姚合 〔唐代〕
阳和潜发荡寒阴,便使川原景象深。
入户风泉声沥沥,当轩云岫影沉沉。
残云带雨轻飘雪,嫩柳含烟小绽金。
虽有眼前诗酒兴,邀游争得称闲心。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阳光悄然发出温暖,驱散了寒冷的阴霾,使得大地的景色愈加深邃。
走进屋子,耳边传来泉水的潺潺声,窗前的云岫影子显得沉重。
残云带着细雨轻轻地飘落,嫩柳在烟雾中微微绽放出金色的嫩芽。
虽然眼前有诗酒的兴致,想要邀请朋友共游,然而却难以称得上是闲适的心情。

注释:

  • 阳和:春天的阳光和暖气。
  • 潜发:悄然滋生、发芽。
  • 荡寒阴:驱散寒冷的阴霾。
  • 川原:指田野和山川。
  • 风泉声沥沥:泉水流动的声音。
  • 云岫:云雾缭绕的山峦。
  • 残云带雨:残留的云彩伴随细雨。
  • 嫩柳含烟:春天的柳枝在烟雾中轻柔。
  • 小绽金:刚刚绽放的金色嫩芽。
  • 诗酒兴:吟诗作酒的兴致。
  • 闲心:悠闲自在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合(约一〇五八-一一二一),字子云,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后世对他的作品多有赞誉。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致,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季,姚合在山中隐居,写下了这首寄托思友之情的诗,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感受以及对城市朋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早春山居寄城中知己》这首诗以春天的初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感受。春天的阳和气息渐渐驱散了寒冷的阴霾,山川田野都显得愈加深邃,展现出自然的生机。诗中前四句通过描写声音与景象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山居氛围,尤其是“入户风泉声沥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清幽的环境中。

“残云带雨轻飘雪,嫩柳含烟小绽金”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示了春天的气息,残云和细雨交织,嫩柳的微绽更是象征着生命的复苏。这些自然景象不仅令人心旷神怡,更引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虽有眼前诗酒兴,邀游争得称闲心”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尽管身处美景之中,却无法真正享受悠闲的时光,表现了对友人相聚的渴望。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思念,展现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哲思与感悟,给人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阳和潜发荡寒阴:春天的阳光逐渐温暖,驱散了寒冷的阴霾,表现了春天的来临。
  2. 便使川原景象深:春天的气息让田野的景色变得愈加深邃,展现自然的变化。
  3. 入户风泉声沥沥:走进屋中,听到窗外泉水流动的声音,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4. 当轩云岫影沉沉:窗前云雾缭绕,影子在沉沉中给人以压迫感。
  5. 残云带雨轻飘雪:春天的残云伴随细雨,给人以温柔的感觉。
  6. 嫩柳含烟小绽金:在烟雾中,嫩柳开始微微绽放,象征着生机。
  7. 虽有眼前诗酒兴:尽管眼前有诗酒的兴致。
  8. 邀游争得称闲心:然而邀请朋友游玩,却难以感受到真正的闲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阳光比作温暖的气息,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的特征。
  • 拟人:自然景象如泉水和云岫被赋予生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残云带雨轻飘雪”与“嫩柳含烟小绽金”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早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阳和:象征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 川原:代表自然的广阔与生命的延续。
  • 风泉声:象征自然的声音和生命的流动。
  • 残云:暗示春天的转变与不确定性。
  • 嫩柳: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萌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所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2. 填空题:诗中提到“入户风泉声____”,请填入合适的词。

  3. 判断题:诗中表达的是对城市友人的思念,正确吗?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C
  2. 沥沥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描绘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
  • 《春夜喜雨》(杜甫):春夜的细雨,展现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春晓》(孟浩然):两首诗都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姚合更注重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孟浩然则侧重于春天的清晨美景。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两者都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但白居易更强调与友人的交流,而姚合则侧重于内心的宁静与思念。

参考资料:

  • 诗词相关书籍:《唐诗三百首》、《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学术文章:《姚合诗歌研究》、《唐代山水诗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