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书事
作者:沈与求 〔宋代〕
洗竹明新牖,疏泉理废池。
破砻炊玉粒,钓鲫鲙银丝。
假寐抛书帙,蠲烦泥酒卮。
空馀八角扇,懒惰不能持。
白话文翻译
在清洗过的竹子旁,阳光透过新开的窗户,明亮而清新;稀疏的泉水流淌在废弃的池塘中,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破碎的石磨在炊煮着玉米粒,钓鱼的人则在水中钓着鲫鱼和银丝鱼。我假装入睡,把书卷抛在一旁,放下烦恼,享受泥土酿成的酒杯。只剩下那把空荡荡的八角扇,我懒得去握住它。
注释
- 洗竹:洗净竹子,象征清新。
- 明新牖:透光的新窗,代表明亮的环境。
- 疏泉:稀疏的泉水,流淌在废弃的池塘。
- 破砻:破碎的石磨,用于炊米。
- 玉粒:玉米粒,象征丰收。
- 假寐:假装入睡,表示一种懒惰的状态。
- 书帙:书卷的包裹,抛弃书卷代表放下学问。
- 蠲烦:去除烦恼。
- 泥酒卮:用泥土酿成的酒,象征乡土气息。
- 八角扇:常见的扇子,象征夏日的凉爽。
典故解析
诗中并无明显的典故,但整体氛围透出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南宋时期士人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与求,生于宋代,擅长诗词,文风清新典雅,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理想。
创作背景:夏日的炎热天气使人感到懒惰,诗歌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作者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表现对书卷和社会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夏日书事》是一首描写宁静夏日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日常烦扰的逃避。诗的开头“洗竹明新牖,疏泉理废池”勾勒出一个清新明亮的环境,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接下来的“破砻炊玉粒,钓鲫鲙银丝”则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丰盈,诗人通过具体的动作和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假寐抛书帙,蠲烦泥酒卮”则展示了诗人对学问和烦恼的放下,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最后一句“空馀八角扇,懒惰不能持”更是将这种闲适的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有对夏日炎热的感受,也有对懒惰状态的自嘲,透着一种无所事事的洒脱。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个人内心的深刻思考,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悠远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洗竹明新牖:清洗竹子,透出光亮的新窗,象征清新与明亮的环境。
- 疏泉理废池:稀疏的泉水在废弃的池塘中流淌,描绘出一种幽静的自然景象。
- 破砻炊玉粒:破旧的石磨正在炊煮玉米,暗示丰盈的田园生活。
- 钓鲫鲙银丝:钓鱼的人在水中钓着鲫鱼和银丝,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情趣。
- 假寐抛书帙:假装入睡,抛弃书卷,象征对学习与烦恼的放下。
- 蠲烦泥酒卮:去除烦恼,享受泥土酿成的酒,表现一种乡土气息的愉悦。
- 空馀八角扇:最后的八角扇成为懒惰的象征,反映出一种无所事事的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诗歌整体结构对称,形成和谐的音韵。
- 比喻:通过具体物象来比喻生活的状态与情感。
- 意象:如“竹”“泉”“酒”等意象,传达出清新悠远的自然感觉。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展现了一个宁静、闲适的夏日场景,令人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清新、自然,代表诗人的心境。
- 泉:象征宁静、流动,传达内心的和谐。
- 玉粒:象征丰盈的生活。
- 鲫鱼、银丝:象征自然的馈赠,体现生活的乐趣。
- 八角扇:象征夏日的清凉与懒惰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洗竹”意指什么?
- A. 清洗竹子
- B. 砍伐竹子
- C. 竹子生长
- D. 竹子开花
-
诗中“假寐抛书帙”的意思是?
- A. 假装读书
- B. 假装入睡,放下书卷
- C. 抛弃书卷
- D. 认真阅读
-
诗的最后一句“懒惰不能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B. 对炎热天气的无奈
- C. 对闲适生活的满足
- D. 对学习的热爱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夏日书事》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前者更多地侧重于思乡情怀,后者则强调闲适与自然的享受。
- 《月夜忆舍弟》则在情感上更为沉重,表现兄弟间的思念,与《夏日书事》的轻松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通过以上分析和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沈与求的《夏日书事》,体会其所传达的夏日宁静和闲适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