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仙花得看字
作者: 史浩 〔宋代〕
奇姿擅水仙,长向雪中看。
翠碧瑶簪盍,鹅黄粉袂攒。
夜阑香苒苒,风过佩珊珊。
著在冰霜里,姮娥御广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姿态,作者在雪中观赏它们。水仙花的翠绿和瑶光似的色彩,像是用瑶簪装饰,鹅黄色的花瓣和粉色的衣袂相互映衬。夜深时,花香轻轻飘散,微风吹过,花瓣轻轻摇曳。它们生长在冰霜之中,宛如嫦娥在广寒宫中静静守候。
注释:
- 奇姿:奇特的姿态,形容水仙花的独特美丽。
- 擅:擅长、擅长于。
- 盍:应为“何”,在这里指的是一种装饰。
- 袂:衣袖,这里指的是花瓣的形态。
- 苒苒:轻柔缥缈的样子,形容香气。
- 佩:佩饰,这里形容风吹动花朵时的轻盈。
- 姮娥:嫦娥,传说中的月宫仙女。
- 广寒:广寒宫,指月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浩(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思远,号子华。其诗风清新俊逸,常用自然景物抒发情感,擅长描绘花鸟、山水等题材。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水仙花盛开的季节。诗人通过对水仙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清幽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水仙花得看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传达了水仙花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其的深厚情感。诗中“奇姿擅水仙”开篇即点明水仙花的独特姿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尤其是在“长向雪中看”一句,诗人将水仙的美与冬天的雪景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冷艳而又清新的氛围。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用“翠碧瑶簪盍,鹅黄粉袂攒”来描绘水仙花的色彩和形态,生动而形象。这里的“碧”和“黄”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水仙花的多样性与层次感。而“夜阑香苒苒”则将时间推向夜晚,水仙花的香气在寂静的夜中愈显动人。
最后两句“著在冰霜里,姮娥御广寒”更是将水仙花的生长环境与神话故事结合,创造出一种超脱凡尘的意境,仿佛水仙花在冰霜中绽放,如同嫦娥在月宫中静谧的守候。这不仅表达了对水仙花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奇姿擅水仙:水仙花的姿态奇特,尤其出众。
- 长向雪中看:常常在雪中欣赏它的美。
- 翠碧瑶簪盍:水仙花的翠绿如同瑶簪般闪耀。
- 鹅黄粉袂攒:鹅黄色的花瓣与粉色的衣袂相互衬托。
- 夜阑香苒苒:夜深时,花香轻轻飘散。
- 风过佩珊珊:微风吹过,花瓣摇曳轻盈。
- 著在冰霜里:生长在冰霜之中。
- 姮娥御广寒:如同嫦娥在月宫中静静守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仙花比作美丽的装饰,丰富了诗的意象。
- 拟人:花香和花瓣的描写赋予了水仙花生命。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现了自然之美,水仙花不仅是花的美丽,还象征着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仙花:象征纯洁、高雅。
- 雪:象征清冷、宁静,衬托花的美。
- 香气:象征柔美,传达了水仙花的魅力。
- 嫦娥:象征孤独与高洁,增强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仙花的颜色主要是哪些?
- A. 红色和蓝色
- B. 翠绿和鹅黄
- C. 黑色和白色
-
诗中提到的“姮娥”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 A.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 B. 传说中的月宫仙女
- C. 水浒传中的林冲
-
诗中用什么手法描绘水仙花的姿态?
- A. 拟人
- B. 比喻
- C. 对仗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史浩的这首《水仙花得看字》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在意境上有所不同,前者通过对水仙花的细腻描绘展现自然之美,后者则通过山水景色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相关的古典诗词研究文献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