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辞 其四》

时间: 2025-02-04 15:43:00

北内笳声咽,幡幢蔽九关。

龙輴菆禹穴,马鬣等秦山。

会奠风云惨,垂洟雨露潸。

伤心未央殿,时节玉卮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辞 其四
作者: 史浩 〔宋代〕

北内笳声咽,幡幢蔽九关。
龙輴菆禹穴,马鬣等秦山。
会奠风云惨,垂洟雨露潸。
伤心未央殿,时节玉卮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高宗皇帝的哀悼和怀念。诗中北内的笳声悲切,幡幢遮蔽了九道关口。龙的车辇停在大禹的墓穴,马鬣高高耸立如同秦山。此时风云惨淡,雨露潸然欲泣。未央宫仍旧伤心,时光在玉卮之间流转。

注释:

  • 北内:指北宫,古代皇宫的一个部分。
  • 笳声:笳是一种乐器,笳声在此形容哀伤的音乐声。
  • 幡幢:旗帜、幡幢,象征丧事的装饰。
  • 龙輴(chuan):指皇帝的车辇,这里形容皇帝的威仪。
  • 菆(zhì):指草木,形容墓穴的荒凉。
  • 垂洟:泪水,形容悲伤。
  • 玉卮:古代盛酒的器具,象征着饮酒作乐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浩,字德辉,号青邱,宋代诗人,以词人身份闻名,作品多为咏怀、抒情之作。其诗词风格清逸、婉约,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是为了悼念宋高宗皇帝的逝世而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国家统治者的哀痛与怀念,诗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和对皇帝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高宗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挽辞 其四》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高宗皇帝的深切哀悼。开头两句“北内笳声咽,幡幢蔽九关”,用悲切的笳声和遮蔽的幡幢勾勒出丧礼的庄重与哀伤,既有视觉上的冲击,也有听觉上的共鸣,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抑和沉痛。

接下来的“龙輴菆禹穴,马鬣等秦山”,则通过皇帝的车辇与历史名山的对比,表现出皇帝的伟大与崇高,同时也暗示着他已归于地底,直面生死的无奈与哀伤。此时“会奠风云惨,垂洟雨露潸”中的“惨”字,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气氛,似乎连风云也因其逝去而变得黯淡无光。

最后两句“伤心未央殿,时节玉卮间”则将情感推向高潮,未央殿是皇宫的重要场所,这里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记忆,如今却因丧失皇帝而显得格外空旷与悲伤。“时节玉卮间”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往日欢乐的追忆,令人感到一种深切的痛惜与怀念。

整首诗在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个人对逝者的尊重与纪念,展现了古代诗人在国家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微妙平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内笳声咽:北宫内笳声悲切,象征哀悼的气氛。
  2. 幡幢蔽九关:丧事的幡幢遮蔽了九道关口,增强了悲伤的氛围。
  3. 龙輴菆禹穴:皇帝的车辇停在大禹的墓穴,暗示皇权与历史的交错。
  4. 马鬣等秦山:马鬣的高耸与秦山相对比,象征皇帝的威仪与地位。
  5. 会奠风云惨:风云因悲痛而变得惨淡,体现了整个社会的哀伤。
  6. 垂洟雨露潸:泪水如雨露般流淌,渲染出深厚的哀痛。
  7. 伤心未央殿:未央殿因皇帝的逝去而显得悲伤,承载着无数回忆。
  8. 时节玉卮间:时光在玉卮间流逝,象征着欢乐的过往与如今的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笳声”比喻悲伤,用“马鬣”等比喻皇帝的威仪。
  • 对仗:如“北内笳声咽”和“幡幢蔽九关”形成对仗,增强音韵美感。
  • 拟人:风云与泪水似乎有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高宗皇帝的悼念,表达了对逝者的崇敬与怀念,揭示了生死无常和对往昔的惋惜,展现了古代士人对国家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笳声:象征哀痛与悲伤。
  • 幡幢:丧事的象征,传达尊重与悼念。
  • 龙輴:皇权的象征,代表皇帝的威仪。
  • 雨露:象征泪水,表达深切的情感。
  • 未央殿:历史与记忆的承载体,代表着过去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北内笳声咽”是指什么? a) 皇宫的音乐
    b) 哀悼的声音
    c) 战争的号角

  2. “龙輴菆禹穴”中“龙輴”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车辇
    b) 大禹的传说
    c) 龙的栖息地

  3. 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欢乐
    b) 哀伤
    c) 愤怒

答案

  1. b) 哀悼的声音
  2. a) 皇帝的车辇
  3. b) 哀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史浩的这首诗更为沉重,李白的作品强调的是对生命的热情与享乐,而史浩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失去的哀悼与对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