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叔达侍郎挽辞 其二》

时间: 2025-01-24 21:22:01

江外昔分符,人皆咏裤襦。

有书充栋宇,无屋远庖厨。

容膝渊明舍,饮瓢颜氏徒。

莫言太清俭,本是列仙儒。

意思解释

赵叔达侍郎挽辞 其二

作者: 史浩 〔宋代〕

原文展示

江外昔分符,人皆咏裤襦。
有书充栋宇,无屋远庖厨。
容膝渊明舍,饮瓢颜氏徒。
莫言太清俭,本是列仙儒。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曾经分得符信,大家都在赞美那简朴的裤襦。
书籍充满了整个房宇,却没有一间厨房远离炊烟。
可以容下膝盖的渊明小屋,饮着瓢水的颜氏门徒。
不要说太过清贫节俭,其实这本是列仙的儒者。

注释

  • 江外: 指江河之外,象征远离尘世喧嚣的地方。
  • 符: 这里引申为信物,代表朋友间的情谊。
  • 裤襦: 一种简朴的衣物,象征简约生活。
  • 渊明: 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以隐居和清淡的生活著称。
  • 颜氏: 颜回,孔子的弟子,以贫穷而志向高洁著称。
  • 列仙: 指道教中的仙人,象征超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君复,号涵阳,宋代诗人,擅长古文和诗词,常在诗中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清贫高洁的赞美。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个人的生活哲学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赵叔达侍郎所作的挽辞,赵叔达生前以清白自守、节俭朴素著称。诗中通过描绘简朴生活的意象,表达了对其生平的怀念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与批判。

诗歌鉴赏

史浩的《赵叔达侍郎挽辞 其二》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清贫而高洁的隐士生活,诗中流露出对赵叔达的深切怀念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通过“江外昔分符”,引出一种友谊的象征,显示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交流。接着“人皆咏裤襦”则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赞美,裤襦作为一种简约的服饰,象征着一种不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

“有书充栋宇,无屋远庖厨”,这句强调了书籍的重要性,暗示着知识和文化的积累远比物质的富裕更为重要。诗人在这里借用渊明和颜氏的形象,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同时也对世俗的繁华表示了无奈与批判。最后一句“莫言太清俭,本是列仙儒”,则是对清贫生活的自我解读,认为这种状态实际上是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的表现。

整首诗既有对逝者的追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宋代士人的情怀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外昔分符:在江边曾经有过的信物,表明作者与赵叔达的友谊。
  2. 人皆咏裤襦:众人歌颂简朴的生活,传达出对质朴的向往。
  3. 有书充栋宇:形象地描绘出书籍的丰盈,象征着知识的丰富。
  4. 无屋远庖厨:即使没有厨房,表明对物质生活的超然态度。
  5. 容膝渊明舍:提到陶渊明的小屋,传达隐逸的理想。
  6. 饮瓢颜氏徒:借用颜回的形象,强调清贫与志向的高洁。
  7. 莫言太清俭:反驳对清贫的偏见,强调其内在的价值。
  8. 本是列仙儒:指出这种生活其实是追求超脱与精神自由的表现。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诸如“容膝渊明舍”与“饮瓢颜氏徒”的对仗,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简朴生活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同时反映了对物质追求的思考,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与高洁理想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江外:象征宁静与远离尘世的隐逸生活。
  2. 裤襦:简朴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物质的超然。
  3. :象征知识和文化的丰富,体现了精神追求。
  4. 渊明舍:隐者的象征,代表理想的隐逸生活。
  5. 颜氏:象征志向高洁,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6. 列仙:道教仙人的象征,反映超脱与精神自由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裤襦”象征什么?

    • A. 奢华生活
    • B. 简朴生活
    • C. 书籍
    • D. 友谊
  2. “江外昔分符”的意思是?

    • A. 在江外的信物
    • B. 过去的友谊
    • C. 对简朴生活的歌颂
    • D. 知识的积累
  3.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陶渊明
    • B. 颜回
    • C. 赵叔达
    • D. 史浩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 《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自然与宁静的价值。
  • 《鸟鸣涧》: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反映了士人的悠然自得。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主题上都关注隐逸与自然,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史浩的作品更注重对友人的怀念与哲思,而陶渊明的则更直接描绘隐逸生活的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陶渊明集》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