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时间: 2025-01-27 03:27:46

帝女出天津,和戎转罽轮。

川经断肠望,地与析支邻。

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

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
作者: 苏颋 〔唐代〕

帝女出天津,和戎转罽轮。
川经断肠望,地与析支邻。
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
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帝女(公主)出发去西域的情景。她从天津出发,前往和戎(即西域的民族),途中心中充满思念和忧伤。诗人描绘了她在旅途中的哀愁,仿佛听到风中马嘶的声音,伴随着悲伤的月光。最后,诗人感慨即使在异国他乡,仍然希望能够与汉家亲人保持联系。


注释:

  • 帝女:指的是皇帝的女儿,特指公主。
  • 天津:古代地名,指的是通往西域的主要出发地。
  • 和戎:指与西域民族的交往,和戎即和亲的意思。
  • 罽轮:一种西域的纺织品,象征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 川经:川流经过的地方,常用于形容旅途艰辛。
  • 析支:指西域的一个地区,地理位置与汉朝关系密切。
  • 奏曲:指乐曲,暗示着旅途中的愉悦与哀伤交织。
  • 偃兵革:停战,结束战争,回归和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颋,唐代诗人,字子美,号青松,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歌以描写边塞风情和战争景象而著称,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公主出征和亲的背景下,反映了唐代国家对外和亲政策的实施,以及这种政策对国家与民族关系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公主出征的描绘,展现了唐代和亲政策下的复杂情感。开头的“帝女出天津”直接引入主题,表现了公主的身份和她的使命。接着“和戎转罽轮”将目光转向西域,暗示了对文化交流的期待与渴望。诗中“川经断肠望”一语,表现出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生动地传达了公主内心的苦闷和对故土的思念。

而“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则以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月光的陪伴似乎更添了公主的孤寂与忧愁。最后一句“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则是对未来的展望,表达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汉族亲情的珍视。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鲜明,展现了历史背景下的个人情感和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帝女出天津:公主出发,地点为天津,意在显示她的身份。
  2. 和戎转罽轮:公主向西域出发,暗示与和戎民族的交流。
  3. 川经断肠望:旅途艰难,心中充满思乡之情。
  4. 地与析支邻:地理位置的邻近,象征着汉与西域的联系。
  5. 奏曲风嘶马:音乐与马鸣声交织,情感愈加复杂。
  6. 衔悲月伴人:月光象征孤独,陪伴公主的愁绪。
  7. 旋知偃兵革:预感到停战,寄托对和平的希望。
  8. 长是汉家亲:强调对汉族亲情的珍视。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奏曲风嘶马,衔悲月伴人”中,构成了音韵和谐的对仗。
  • 拟人:将月光拟人化,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比喻:例如“川经断肠望”,将旅途的艰辛比喻为断肠之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公主的出征,展现了对国家和亲的期待与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在变迁中对于亲情与和平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帝女:象征着国家的代表与希望。
  • 和戎:代表着文化交流与融合。
  • :象征孤独与思乡之情。
  • :象征征途与旅途的艰辛。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复杂的情感网络,既有对国家使命的承担,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切描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帝女”指的是谁? A. 王子
    B. 公主
    C. 将军
    D. 诗人

  2. “和戎转罽轮”中“罽轮”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文化交流
    C. 农业
    D. 家庭

  3. 诗中提到的“衔悲月”暗示了什么? A. 欢乐
    B. 孤独与思乡
    C. 战争的胜利
    D. 旅行的乐趣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主题上相似,都是描绘边塞与亲情,但苏颋的诗更加强调了个人情感的复杂性,而王维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对友情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