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楼得生字》

时间: 2025-02-04 16:13:37

青蘋风乍息,巨浸欲潮平。

毒雾方看吐,层楼忽已成。

凭栏无海若,吞鸟类罗生。

安得挥长剑,驱除致永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蘋风乍息,巨浸欲潮平。
毒雾方看吐,层楼忽已成。
凭栏无海若,吞鸟类罗生。
安得挥长剑,驱除致永清。

白话文翻译:

青绿的水草在微风中刚刚平息,巨大的海面似乎要变得平静。
毒雾刚刚开始散去,层层楼阁突然出现在眼前。
凭栏而立,眼前没有海洋,就像吞下了鸟类的生命。
如何才能挥动长剑,驱逐这令人窒息的毒气,恢复清明的世界呢?

注释:

  • 青蘋:即青绿的水草,形容水中的植物。
  • 巨浸:指大海的浸泡,形容海面辽阔。
  • 毒雾:比喻弥漫的霭霭雾气,象征恶劣的环境。
  • 层楼:指高楼大厦,象征人类的建筑。
  • 凭栏:指站在栏杆旁边,进行观望。
  • 无海若:无海的状态,表达孤独和失落。
  • 吞鸟类罗生:比喻吞噬了生灵,表达对生命的忧虑。
  • 挥长剑:象征奋起反抗的意志。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显著的典故引用,但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然与人类环境关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对污染和环境恶化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子孟,号雪庵,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官至翰林院编修,擅长诗词,尤其以对山水的描写见长,作品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一个充满变迁和环境污染的时代,诗人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借用自然景象,表达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慨与忧虑。

诗歌鉴赏:

《蜃楼得生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海面与楼阁,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对环境污染的无奈。诗中“青蘋风乍息、巨浸欲潮平”展现了海面宁静之美,而“毒雾方看吐、层楼忽已成”则暗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在“凭栏无海若,吞鸟类罗生”中,诗人通过“无海”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失落和孤独的感觉,仿佛失去了自然的庇佑,生命也因此变得脆弱。最后一句“安得挥长剑,驱除致永清”则是诗人对美好环境的渴望与对现状的不满,体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对清明世界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启示我们在面对自然与环境时应有的责任与行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蘋风乍息:描绘出轻风拂动水面,水草轻轻摇曳的宁静场景,暗示自然的和谐美好。
  2. 巨浸欲潮平:形容海面辽阔,似乎要平静下来,带来一种安宁的感觉。
  3. 毒雾方看吐:引入一种变幻的状态,毒雾逐渐消散,象征着环境的危机。
  4. 层楼忽已成:高楼大厦突然显现,反映人类的建筑与自然的对立。
  5. 凭栏无海若:从栏杆旁看去,失去了海洋的壮丽,表达了孤独感。
  6. 吞鸟类罗生:比喻环境恶化对生命的威胁,反映出对生存的忧虑。
  7. 安得挥长剑:诗人渴望用剑来驱散毒雾,象征着对环境保护的积极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毒雾”比喻环境污染,深刻揭示了现实。
  • 拟人:自然景象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青蘋风乍息,巨浸欲潮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怀,通过描绘宁静的自然景象与恶劣的环境对比,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与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危机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蘋: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好。
  • 巨浸:象征广阔与深邃的自然之美。
  • 毒雾:象征污染与威胁。
  • 层楼:象征人类的成就与对自然的侵占。
  • 长剑:象征反抗与斗争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蘋”指的是什么? A. 青色的水草
    B. 青色的天空
    C. 青色的山脉

  2. 诗中的“毒雾”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环境
    B. 环境污染
    C. 生命的繁荣

  3. “安得挥长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绝望
    B. 渴望反抗
    C. 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关注自然环境和战争的对立,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情感上更加宁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诗词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