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女于归张氏》

时间: 2025-04-28 02:22:49

少小依依绕膝前,悲欢形影共相怜。

蓝桥听到催妆曲,绣阁惊开话别筵。

鸿案相庄成令德,雀屏暗中是良缘。

而今累我思前事,想到亲恩泪似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小依依绕膝前,悲欢形影共相怜。
蓝桥听到催妆曲,绣阁惊开话别筵。
鸿案相庄成令德,雀屏暗中是良缘。
而今累我思前事,想到亲恩泪似泉。

白话文翻译:

小时候总是依偎在膝前,悲欢与我如影随形,彼此怜惜。
蓝桥上听见催促妆容的曲子,绣阁中惊开了话别的筵席。
鸿案上摆放着丰盛的宴席,暗中雀屏上则吉祥的缘分悄然显现。
如今让我思念往昔,想起亲人的恩情,泪水如泉水般涌出。

注释:

字词注释:

  • 依依:形容依偎不舍。
  • 蓝桥:传说中一个美丽的地方,常与别离相关。
  • 绣阁:指绣花的阁楼,象征女性的闺房。
  • 鸿案:盛大的宴席。
  • 雀屏:指吉祥的象征,通常用来形容良缘。
  • 累我:使我思念。

典故解析:

  • 蓝桥:常用来指代离别,传说中蓝桥是情侣分离时的地方。
  • 雀屏:古代传说中,雀鸟象征着喜庆和良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懿和,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见长。作品多涉及离愁别绪,常通过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送别友人或亲人之际,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与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亲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本诗深刻地表现了离别的情感,开篇以“少小依依绕膝前”引出对往昔的怀念,勾勒出童年时的亲密关系。诗人用“悲欢形影共相怜”表达了亲情的深厚,仿佛在诉说着与亲人相伴的快乐与忧伤。接着,蓝桥和绣阁的描写,既有对传统女儿出嫁情景的描摹,也暗含了对美好回忆的惆怅与不舍。通过“鸿案相庄成令德,雀屏暗中是良缘”,诗人展现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期待,但同时也流露出对亲情的无尽思念。结尾处“想到亲恩泪似泉”,更是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少小依依绕膝前:展现了儿时与亲人的亲密关系,依偎在膝前,暗示着依恋。
  2. 悲欢形影共相怜:悲欢与我如影随形,表现了生活中对亲情的珍惜。
  3. 蓝桥听到催妆曲:蓝桥象征着离别,催妆曲暗示着即将出嫁的女儿。
  4. 绣阁惊开话别筵:绣阁象征着女性的闺房,话别筵体现了离别的正式场合。
  5. 鸿案相庄成令德:鸿案象征着美好的宴席,成令德则暗示着祝福。
  6. 雀屏暗中是良缘:雀屏暗示着吉祥的缘分,展现出对未来的期待。
  7. 而今累我思前事:如今让我思念往昔,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
  8. 想到亲恩泪似泉:亲恩的回忆让人泪流不止,情感达到顶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泪似泉”形象地表达思念之情。
  • 对仗:如“悲欢形影”和“蓝桥听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亲情的珍贵与不舍,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蓝桥:离别与思念。
  • 绣阁:女性的柔情与归属。
  • 鸿案:团圆与祝福。
  • 雀屏:良缘与吉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蓝桥”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团圆
    C. 友谊
    D. 繁华

  2. “想到亲恩泪似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伤感
    C. 愤怒
    D. 期待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战争
    B. 离别与思念
    C. 友情
    D. 旅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夜泊牛斗星》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别》王之涣与本诗都表达了离别情感,但王之涣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而陆懿和则更强调人际关系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