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调归东川别业》
时间: 2025-01-23 14:11:2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不调归东川别业
作者: 李颀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寸禄言可取,托身将见遗。
惭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
绂冕谢知己,林园多后时。
葛巾方濯足,蔬食但垂帷。
十室对河岸,渔樵祗在兹。
青郊香杜若,白水映茅茨。
昼景彻云树,夕阴澄古逵。
渚花独开晚,田鹤静飞迟。
且复乐生事,前贤为我师。
清歌聊鼓楫,永日望佳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诗人感叹自己微薄的官职和不愿托身于他人,心中愧疚于没有志向,后悔曾经辞别名山。虽然辞去了曾经的知己,但仍希望在这片林园中度过余生。诗人用葛巾洗脚,享用简单的蔬食,过着清淡的生活。他的住所临河而建,渔夫和樵夫常来此地。青郊中杜若花香四溢,白水映照着茅屋。白天的阳光透过树影,晚上则在古道上留下清澈的阴影。水边的花在晚春独自盛开,天上的白鹤悠然飞行。诗人希望能够乐在其中,前贤的事迹是他学习的榜样。在这漫长的日子里,他轻声歌唱,期待着美好的未来。
注释:
- 寸禄:微薄的俸禄。
- 绂冕: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地位。
- 葛巾:一种用葛草编织的头巾,表示隐逸生活。
- 渚:水边的沙洲。
- 杜若:一种香草,象征美好环境。
典故解析:
- 名山:古人往往以名山隐居,象征着高洁的志向。
- 前贤:指古代的智者或德者,表达对前人智慧的敬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字延年,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他以五言诗闻名,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颀隐居东川的时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通过诗歌表达他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颀的《不调归东川别业》是一首充满隐逸情怀的诗作,诗中透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河岸边的宁静环境,展现了生活的恬淡与从容。全诗以“寸禄言可取”开篇,表明了诗人对微薄官职的不屑和对生活的重新审视。接着,诗人表现出对志向的惭愧和对过去选择的悔恨,反映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自省。
“十室对河岸,渔樵祗在兹”一句,展示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平和与简单,渔夫与樵夫的身影则象征着真实而朴素的生活。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依恋。整首诗在描绘宁静生活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理想主义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寸禄言可取:说明自己的俸禄微薄,表示对物质的淡薄。
- 托身将见遗:不愿托身于他人,表达独立的志向。
- 惭无匹夫志:感到愧疚,认为自己没有志向。
- 悔与名山辞:后悔曾经离开隐居的名山。
- 绂冕谢知己:辞别知己,放弃官场生活。
- 林园多后时:希望在林园中享受宁静的生活。
- 葛巾方濯足:用葛巾洗脚,象征简朴生活。
- 蔬食但垂帷:生活简单,吃素食。
- 十室对河岸:住所临河而建,环境优美。
- 渔樵祗在兹:渔夫和樵夫常来此地,生活真实。
- 青郊香杜若:描绘自然环境,香草芬芳。
- 白水映茅茨:水面倒映着茅屋,景色优美。
- 昼景彻云树:白天阳光透过树影,描绘光影效果。
- 夕阴澄古逵:傍晚阴影清晰,古老的小路。
- 渚花独开晚:水边的花独自盛开,象征孤独与美。
- 田鹤静飞迟:白鹤轻盈飞行,表现宁静之美。
- 且复乐生事:希望能够享受生活的乐趣。
- 前贤为我师:前人的智慧是诗人的榜样。
- 清歌聊鼓楫:轻声歌唱,表达愉悦心情。
- 永日望佳期:期待美好的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比喻理想的隐居生活。
- 对仗:如“渔樵祗在兹”,对称工整,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名利的淡薄。诗人希望通过这种生活方式,找到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岸:象征宁静、自然的环境。
- 杜若:代表着美好、芬芳的生活。
- 渚花:象征孤独与独立的美。
- 白鹤:代表自由与优雅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寸禄”指的是什么? A. 微薄的俸禄
B. 丰厚的收入
C. 高贵的身份
D. 名声显赫 -
填空题:诗人通过描绘_____来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前贤”为诗人提供了追求名利的榜样。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A
- 自然环境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贾岛《寻隐者不遇》
诗词对比:
- 王维与李颀的隐逸诗: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融入了禅意与哲理,而李颀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