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霁夜 孔平仲 〔宋代〕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白话文翻译:
深夜里,帘栊显得格外寂静,月光透进来,明亮异常。我从梦中醒来,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戍墙上的铃声。 那狂风暴雨已经去了哪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云层,仿佛还未从梦中醒来。 早秋的声响伴随着落叶飘零,我独自感受着凉意,陪伴着飞舞的萤火虫。 明天早晨,我打算在南边的窗前远望,那被雨水洗净的庐山,必定是青翠欲滴,万丈高耸。
注释:
- 寂历:寂静而清晰。
- 帘栊:窗帘和窗棂。
- 戍墙铃:边防城墙上的铃铛,用以报警或传递信息。
- 堕叶:落叶。
- 流萤:飞舞的萤火虫。
- 准拟:打算,准备。
- 南轩:指南边的窗户。
- 洗出:洗净,形容雨水冲刷后的清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孔平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的夜晚,诗人从梦中醒来,感受到秋意和凉意,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雨后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寂静的夜色和秋意渐浓的氛围。诗中“寂历帘栊深夜明”一句,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又透露出月光的明亮,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幽静而明亮的氛围。“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则通过对比,展现了雨后的宁静和月光的朦胧,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后两句“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则进一步以秋声和流萤为媒介,传达了秋意和凉意,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秋夜的宁静之中。最后一句“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则展望了明日的景象,以庐山的青翠欲滴作为结尾,给人以清新和期待之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寂历帘栊深夜明”:描述深夜的宁静和月光的明亮,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明亮的氛围。
- “睡回清梦戍墙铃”:从梦中醒来,耳边似乎还回响着戍墙上的铃声,增添了一种边塞的氛围。
- “狂风送雨已何处?”:询问狂风暴雨的去向,暗示雨后的宁静。
- “淡月笼云犹未醒”:月光朦胧,云层未散,仿佛还未从梦中醒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 “早有秋声随堕叶”:秋声伴随着落叶飘零,传达了秋意。
- “独将凉意伴流萤”:独自感受着凉意,陪伴着飞舞的萤火虫,增添了秋夜的宁静和孤独感。
- “明朝准拟南轩望”:打算在明日的早晨,在南边的窗前远望,展望明日的景象。
- “洗出庐山万丈青”:庐山被雨水洗净,青翠欲滴,给人以清新和期待之感。
修辞手法:
- 比喻:“淡月笼云犹未醒”中,将月光和云层比喻为未醒的状态,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 拟人:“淡月笼云犹未醒”中,将云层拟人化,仿佛还未从梦中醒来,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感。
- 对仗:“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中,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的夜晚和秋意渐浓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夜晚、月光、秋声和流萤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宁静、清新和期待之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意象分析:
- 帘栊:象征着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明亮。
- 戍墙铃:象征着边塞的氛围和梦中的回响。
- 淡月笼云:象征着雨后的宁静和月光的朦胧。
- 秋声随堕叶:象征着秋意和落叶的飘零。
- 凉意伴流萤:象征着秋夜的宁静和孤独感。
- 庐山万丈青:象征着清新和期待之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寂历帘栊深夜明”一句,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明亮 B. 狂风暴雨的景象 C. 秋声和落叶的飘零 D. 流萤的飞舞
-
“淡月笼云犹未醒”一句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明亮,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秋天的山居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孔平仲《霁夜》:两者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月光的明亮,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孔平仲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孔平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唐宋诗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歌的详细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