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介甫》

时间: 2025-01-27 03:33:27

已推事业皆归命,空有文章自满家。

借使牛羊虽有责,岂于凤鸟独无嗟。

人留孟子皆非道,客议扬雄正自哗。

贤哲相望每千古,得逢犹说与时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推事业皆归命,
空有文章自满家。
借使牛羊虽有责,
岂于凤鸟独无嗟。
人留孟子皆非道,
客议扬雄正自哗。
贤哲相望每千古,
得逢犹说与时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已经把事业推向了命运的安排,仅有的文章只是让我自满于家庭。如果说牛羊有责任,那么凤凰和鸟儿又怎会无怨无悔呢?人们赞美孟子的德行却并不符合真正的道理,客人们讨论扬雄的言论也只是喧嚷而已。历代贤哲相互仰望,然而在当今时代相逢时,却总有人说与时势不相合。

注释:

  • 事业:指的是个人的事业发展。
  • 归命:归顺于命运。
  • 自满家:只满足于在家中的文采。
  • 牛羊虽有责:比喻基层的责任与义务。
  • 凤鸟:传说中的凤凰,象征高贵。
  • 孟子:指孟子,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
  • 扬雄:指扬雄,汉代文学家,主张文采和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活跃于北宋时期。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文字简练,风格清新自然。王令的诗歌受到李白、杜甫等人的影响,常以哲理性和人文关怀为主题。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社会风气浮躁、士人追求功名利禄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以严肃的态度反思当下文人的处境与命运,对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同时表达了对历史贤哲的敬仰和对当代士人的失望。

诗歌鉴赏:

《寄介甫》是一首对比鲜明的诗歌,通过对古代贤哲与当代士人的对比,表现了王令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开篇“已推事业皆归命”,揭示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暗示在事业追求上,许多事情似乎都被命运所左右,个人的努力常常无法改变既定的结果。接下来的“空有文章自满家”,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只停留在表面文章、缺乏实质内容的文人的反感,隐含着对功利文化的批判。

在后半部分,诗人以“借使牛羊虽有责,岂于凤鸟独无嗟”进一步深化了这个主题。牛羊承担着生活的责任,而高贵的鸟类却没有怨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即使是高雅的追求也难免受到现实的束缚。诗中提到的“人留孟子皆非道”则表明,后人对孟子的崇拜往往是表面的,而真正的道理却被忽视。最后一句“得逢犹说与时差”,则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无奈感慨,贤哲们的思想虽被后人敬仰,但在当今的环境中却显得格格不入。

总之,王令通过这首诗,揭示了文人之间的精神困境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时代和命运的无奈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已推事业皆归命:事业的成败多归于命运的安排,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奈。
  2. 空有文章自满家:仅仅有文章来满足自己的内心,反映出对表面功夫的不满。
  3. 借使牛羊虽有责:即使普通的牛羊也承担着责任。
  4. 岂于凤鸟独无嗟:高贵的鸟类难道就没有怨言吗?质疑高人一等的地位和责任。
  5. 人留孟子皆非道:后人对孟子的崇拜往往并不真正理解他的思想。
  6. 客议扬雄正自哗:对扬雄的讨论只是一种表面的热闹而已。
  7. 贤哲相望每千古:历代贤哲相互仰望,难得一见。
  8. 得逢犹说与时差:即使相逢,仍然会有“与时不合”的说法。

修辞手法:

  • 对比:牛羊与凤鸟的对比,象征着社会地位的两极。
  • 反问:质疑高贵者是否真的无怨无悔。
  • 典故:提及孟子和扬雄,增强诗歌的历史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对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对历史贤哲的敬仰与对当代士人的失望,反映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牛羊:象征普通人的责任与义务。
  • 凤鸟:象征高贵与理想,但也暗示孤独。
  • 孟子、扬雄:典型的历史人物,代表了特定的文化价值与思想。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牛羊代表着平凡与责任,凤鸟则代表着追求与理想。孟子和扬雄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象征,反映出文化传承中的复杂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凤鸟”象征什么? A. 普通人
    B. 高贵与理想
    C. 责任
    D. 文章

  2. “已推事业皆归命”反映了什么样的态度? A. 对命运的相信
    B. 对事业的追求
    C. 对人生的无奈
    D. 对他人的批评

  3. “人留孟子皆非道”表达了对什么的看法? A. 对历史的赞美
    B. 对现实的不满
    C. 对自我的反省
    D. 对文人的崇拜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令与杜甫的作品均表现了对时代的反思,但王令更侧重于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困境。两者虽有不同侧重,但均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