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黄花慢 冶城山朝天宫,用田不伐韵》
时间: 2025-01-11 10:16: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惜黄花慢
冶城山朝天宫,用田不伐韵
作者: 周岸登 〔清代〕
废池涵碧。趁短策,吊古清明天气。路入芜寝,步迎厉魄酸风,眼眩剑芒腥水。大明官礼习朝天,问谁省高皇真意。是干将铁血壮魂,埋此深际。弘规付与文孙,奈衅启棣鄂宗藩相递。郊彼光僚,霸吴竞假鱼肠,靖难自燔朱蕊。孝陵翁仲说凄凉,怕难解游春情味。向倦里。也学柳眠花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废弃的池塘,池水碧绿。借着短暂的时光,感叹古人的清明节气。走进荒凉的地方,迎面而来的却是刺骨的寒风,眼前闪烁着剑光和腥水。大明朝的礼仪在这里依旧流传,谁能理解高皇的真实意图?这正是干将的铁血之魂,深埋于此。大明的规章制度传给了文人,却不知如何处理诸侯间的争斗。郊外的光辉映照着光荣的历史,霸吴的虚假与竞争,靖难之役烧毁了朱蕊花。孝陵的翁仲诉说着凄凉,难以解读游春的情怀。在这疲惫的时光里,也学着柳树的样子,酣睡在花落的景象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废池涵碧:废弃的池塘里积着碧绿的水。
- 趁短策:趁着短暂的时光。
- 厉魄:形容寒风刺骨的感觉。
- 腥水:带有腥味的水,象征着战乱的残酷。
- 干将:传说中的铸剑师,象征着忠诚和壮烈之魂。
- 文孙:指文人后代。
- 荆棘:比喻争斗和困难。
- 孝陵:指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象征着历史的沉重。
典故解析
- 高皇:指明太祖朱元璋。
- 靖难:指朱元璋之子朱允炆被其叔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推翻,后者即位为明成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岸登,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怀,兼具历史感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权更迭之际,诗人在历史的遗迹中感受到深刻的历史寓意和个人的情感折磨。
诗歌鉴赏
此诗以“废池涵碧”开篇,给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诗人在清明的节气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却又被“厉魄酸风”所侵扰,体会到历史的沉重与无奈。诗中提到的“干将铁血壮魂”,让我们联想到历史人物的忠诚与壮烈,既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在反思现状。
“问谁省高皇真意”,表现了对历史的思索与无奈,诗人似乎在追问朱元璋的真实理想与初心,暗示着历史的复杂与人心的难测。接下来的“弘规付与文孙”,则体现出对文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历史的传承往往伴随着误解与争斗。
最后,诗人用“也学柳眠花悴”结束,表达了对逝去春光的惋惜与对生活的无奈,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废池涵碧”: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暗示着昔日的繁华已不再。
- “趁短策”:表明诗人意识到时光的短暂,急于抓住。
- “路入芜寝”:走入荒凉的地方,象征着对历史的沉重感受。
- “眼眩剑芒腥水”:用形象的对比,展现了战乱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
- “大明官礼习朝天”:提到明朝的礼仪,暗示历史的延续。
- “问谁省高皇真意”:表现诗人对朱元璋理想的疑问与思考。
- “孝陵翁仲说凄凉”:提到历史遗迹,反映出历史的悲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眼眩剑芒腥水”形象化地表达战争的残酷。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去的缅怀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与思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废池:象征着被遗忘的历史。
- 碧:代表生机与美好。
- 剑芒:象征战争的激烈。
- 孝陵:历史的象征,暗含对先人的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废池”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过去
B. 未来的希望
C. 自然的美好
D. 战争的恐怖 -
“问谁省高皇真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现实的反思
C. 对未来的期望
D. 对权力的渴望 -
诗中提到的“孝陵翁仲”指代的是什么?
A. 一位历史人物
B. 朱元璋的陵墓
C. 一种花卉
D. 一种音乐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杜甫《春望》:同样体现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周岸登的《惜黄花慢》更多地融入了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体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清历史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