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8:21: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小忆趋庭。总角齐肩好弟兄。
尝得熊丸心自苦,同听。
夜雨连床十载声。有约待躬耕。
白发慈亲望眼瞢。谁料而今成幻影,
飘零。瘴雨蛮烟一带青。
白话文翻译:
年轻时常常回忆起在庭院中奔跑的日子。
小时候和兄弟们一起玩耍,彼此情谊深厚。
曾经为了服用熊胆而心中苦涩,
却同声相闻,夜雨伴我十年。
曾有约定要一起耕作,白发苍苍的慈母望着我,
谁曾想如今一切都成了幻影,
都已飘散不定,瘴气和烟雾笼罩着一片青山。
注释:
- 趋庭:趋向庭院,指孩提时代的无忧无虑。
- 总角齐肩:形容少年时的兄弟情谊。
- 熊丸:指熊胆药,意指为了求医而心中苦恼。
- 夜雨连床:指十年间伴随的雨声,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躬耕:亲自耕作,指与兄弟共同努力的愿望。
- 白发慈亲:指年迈的母亲,充满期盼与忧虑。
- 幻影:比喻逝去的青春与往日的梦。
- 瘴雨蛮烟:形容环境的恶劣,象征着不如意的现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贞吉(1620-1690),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人文关怀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曹贞吉晚年,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失落感。诗中通过回忆少年时代的美好与现实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南乡子 其二》是一首充满怀旧情绪的词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诗的开篇以“少小忆趋庭”引出,唤起了读者对无忧少年时代的共鸣。接着通过“熊丸心自苦”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追求梦想时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这种对比更显得童年的单纯与快乐弥足珍贵。
“夜雨连床十载声”则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了时光流逝的无情,夜雨的声音伴随了十年的岁月,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孤独。而“白发慈亲望眼瞢”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年迈母亲的深深牵挂与愧疚。
整首词以“谁料而今成幻影,飘零”总结,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无奈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最后“瘴雨蛮烟一带青”则隐喻了现实的困苦与艰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感伤气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小忆趋庭”:回忆起童年在庭院中玩耍的日子,表现了对无忧无虑的渴望。
- “总角齐肩好弟兄”:形容与兄弟的亲密关系,象征着青春的友谊。
- “尝得熊丸心自苦”:暗指在追求理想时的艰辛和苦楚。
- “同听夜雨连床十载声”:形象地描绘了十年间共同生活的经历,伴随着夜雨的声音。
- “有约待躬耕”: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与兄弟同心协力的愿望。
- “白发慈亲望眼瞢”:突显了母亲的盼望与忧虑,增添了情感的厚度。
- “谁料而今成幻影,飘零”: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到无奈,幻影象征着过往的美好。
- “瘴雨蛮烟一带青”:以自然景象反映现实的艰难,增强了诗的感伤基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幻影”比喻逝去的青春。
- 对仗:如“白发慈亲”和“瘴雨蛮烟”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 拟人:如“慈亲望眼瞢”赋予了母亲以情感,突显亲情的深厚。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展现了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亲情的深切思考。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院:象征着童年的纯真与无忧。
- 兄弟:代表友情和青涩的爱。
- 雨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带来思念与孤独感。
- 白发:暗示着岁月的无情与对亲情的珍视。
- 幻影:象征着逝去的美好与理想,反映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熊丸”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药物
- B. 一种食物
- C. 一种动物
答案:A
-
“少小忆趋庭”表达的是什么情感?
- A. 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亲人的思念
答案:A
-
“白发慈亲望眼瞢”中“慈亲”指的是谁?
- A. 朋友
- B. 母亲
- C. 兄弟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词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
- 《静夜思》:李白在这首诗中同样体现了思乡情怀。
诗词对比:
- 曹贞吉的《南乡子与李白的《夜泊牛津》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多的是对童年时光的回忆,而后者则是对现状的感慨与思乡之情的交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对曹贞吉生平及其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 《古典诗词解析》:提供古诗词的分析技巧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