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碑》

时间: 2025-01-27 03:28:16

车马经过何处频,丰碑片片驿边新。

贫民但卖山头石,不是襄阳堕泪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爱民碑
毛绍龄 〔明代〕

车马经过何处频,
丰碑片片驿边新。
贫民但卖山头石,
不是襄阳堕泪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车马频繁经过的地方,新立的丰碑映入眼帘。贫苦的百姓只好卖掉山上的石头谋生,他们并不是像襄阳那样因失去而悲泣的人。

注释

  • 车马:指交通工具,表明往来的频繁。
  • 丰碑:指纪念碑,象征着某种功绩或历史。
  • 贫民:指生活贫苦的人们。
  • 山头石:山上的石头,可能暗指自然资源。
  • 襄阳:古城名,历史上曾因战乱而遭遇悲惨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毛绍龄,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他的诗作常具情感深刻、思考敏锐的特点。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明代,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隐含对贫民生活的同情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体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怀。

诗歌鉴赏

《爱民碑》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诗作。首句“车马经过何处频”,描绘了繁忙的生活场景,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热闹的表象下却隐藏着贫苦的现实。诗人通过“丰碑片片驿边新”转入对丰碑的描写,暗示着社会的变迁与历史的印记,丰碑象征着功绩与荣耀,但在贫民眼中,这些荣耀与他们的生活并无直接关系。

“贫民但卖山头石”一句,直接揭示了底层民众的生存状态,生活的艰辛让他们不得不依赖自然资源谋生,而“不是襄阳堕泪人”则突显出一种对比。襄阳的悲泪是历史的沉痛,而这里的贫民则还在努力生活,尽管生活艰难,却依然保持生存的希望与尊严。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又反映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车马经过何处频”:描绘繁忙的交通,暗示社会的繁华。
    • “丰碑片片驿边新”:丰碑的建立象征着历史的记载和对功绩的铭记。
    • “贫民但卖山头石”:贫民生活艰难,被迫出售自然资源以求生存。
    • “不是襄阳堕泪人”:强调贫民并非历史的受害者,而是在努力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贫民与襄阳的对比,突显社会的不同层面。
    • 意象:用“丰碑”与“山头石”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社会的不同价值取向。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社会底层人民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历史的沉重与生活的希望。

意象分析

  • 丰碑:象征着荣耀与历史的铭记,但对贫民而言却是遥不可及的象征。
  • 山头石:代表着自然资源与贫民的生计,暗示着自然与人类生存的紧密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丰碑”主要象征什么?

    • A. 战争
    • B. 功绩与历史
    • C. 贫穷
    • D. 自然
  2. 诗人对襄阳的提及意在强调什么?

    • A. 生活的富裕
    • B. 历史的悲惨与个人的坚韧
    • C. 对战争的怀念
    • D. 对未来的希望
  3. “贫民但卖山头石”这句中的“山头石”指什么?

    • A. 生活的希望
    • B. 贫民的生计
    • C. 战争的遗留
    • D. 自然的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首诗都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困境,但《爱民碑》更加直接地反映了贫民的生存状态,而《春望》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杜甫与明代诗人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