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感怀》
时间: 2025-02-04 15:46: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中感怀
作者: 彭玉麟 〔清代〕
轮蹄铁尽为谋生,
文字因缘结未成。
白发频添游子泪,
黄金深感故人情。
难从糠市还诗债,
欲破愁城借酒兵。
花事亦如人事苦,
十天春未一天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在外谋生的游子对人生无奈和对故人的思念。轮子磨损只为谋生,写字的缘分却未能实现;白发越来越多,泪水常常流下,感叹自己在外漂泊的辛酸;即使在贫穷的市场中也难以偿还对诗的情感,想要通过酒来驱散心中的愁苦;花的盛开和人的遭遇一样苦,十天的春天里却没有一天是晴天。
注释
- 轮蹄:马车的车轮,象征辛劳。
- 铁尽:指车轮磨损,形容奔波劳碌。
-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通常指年轻人。
- 黄金:比喻财富,表达对故人情谊的深厚。
- 糠市:指贫穷的市场,象征生活的困境。
- 愁城:比喻内心的忧愁和痛苦。
- 花事:花的盛开,象征生活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玉麟(约1640-?),字子升,号道人,晚清著名诗人,山水画家,擅长诗文,尤其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受到推崇。彭玉麟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常常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感悟与情怀。
创作背景
《客中感怀》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身处异乡,面临生计和情感的双重压力。诗中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歌鉴赏
《客中感怀》是一首深情而充满哲理的诗,以游子的视角展现了人生的艰辛与离愁。在诗的开头,作者通过“轮蹄铁尽”为谋生的描写,生动地体现了他在外漂泊的辛劳与无奈。接着“文字因缘结未成”则暗示了他在创作和生活上未能如愿,似乎在暗示诗人心中仍有许多未完成的梦想。接下来的“白发频添游子泪”更是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情感深沉而真挚。
在面对生活的重压时,诗人选择借酒来解忧,表明了对生活的无奈与抗争。而“花事亦如人事苦,十天春未一天晴”则是对人生苦楚的感慨,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呼应,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苦涩。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将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轮蹄铁尽为谋生:描述作者为了生计而辛苦劳作,车轮磨损象征着无尽的奔波。
- 文字因缘结未成:暗示作者在文学创作上遇到挫折,理想未能实现。
- 白发频添游子泪:形象地表现了游子因思乡而流下的眼泪,白发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辛劳的积累。
- 黄金深感故人情:财富虽重要,但深厚的友谊和情感更让人珍惜。
- 难从糠市还诗债:形容生活贫困,无法偿还对文学的追求与感情的亏欠。
- 欲破愁城借酒兵:借酒解愁,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苦境的无奈和对快乐的渴望。
- 花事亦如人事苦:用花的盛衰比喻人生的苦楚,暗含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 十天春未一天晴:春天的日子却没有晴天,象征着生活的阴霾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愁城”比喻内心的苦闷,与“花事”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白发泪”与“黄金情”,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界(如花事)人的情感,使得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表达了对人生苦涩的感悟与对理想追求的无奈。借助自然意象的描绘,深化了对人生无常的反思,展现出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轮蹄:象征着辛劳与奔波,生活的沉重。
- 白发:象征着时间流逝、人生苦短。
- 黄金:财富和情感的对比,体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花事:象征生活的美好与脆弱,反映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轮蹄铁尽”为了什么? A. 享乐
B. 谋生
C. 旅行
D. 学习 -
“白发频添游子泪”中“游子”指的是什么? A. 老人
B. 旅人
C. 孩子
D. 学者 -
诗中借酒解愁的表现是在哪一句? A. 轮蹄铁尽
B. 黄金深感
C. 欲破愁城借酒兵
D. 十天春未一天晴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彭玉麟的《客中感怀》更加强调游子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感慨,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月光的抒发。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但视角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彭玉麟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