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会 丙辰九日大集成酒家会饮,赋呈同坐诸公》
时间: 2025-01-11 10:21: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笛步招游侣,醉看茱萸,复此登高宴。
景光都似旧,还更喜千里同归巢燕。
何用接桃根,听吴语尊前轻软。
快持螯盘堆脍玉,未嫌秋晚。
奇绝望里清淮,鹭起鸥沈,共予情深款。
冷风吹帽堕,应未减当日龙山高眄。
休恨菊开迟,替芳讯梅花照盏。
倩注满料必定,每年身更健。
白话文翻译
笛声引来游伴,醉意中欣赏茱萸,重新在这里举行登高的宴席。
景色依旧如往日,更加喜悦的是千里之外归来的燕子。
何必再去采桃根,听那吴地的轻柔言语。
快来端起螃蟹和鲜美的生鱼片,秋天的晚宴我并不厌倦。
清淮河的美景令人赞叹,白鹭飞起,鸥鸟沉浮,我们共同感受深厚的情谊。
冷风吹落了帽子,应该不会减弱当年在龙山高处的眺望。
不要怨恨菊花开得太晚,它替梅花传递着芳香的消息。
请把酒满上,定会让身体每年更加健康。
注释
- 笛步:笛声引来游伴,形容音乐的魅力。
-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象征吉祥。
- 巢燕:归巢的燕子,象征团圆和亲切。
- 桃根:指桃树的根,古时有采桃根以占卜的习俗。
- 吴语:指吴地的方言,形容温柔的言语。
- 螯盘:指盛放螃蟹的盘子,形容美食。
- 清淮:清澈的淮河,象征自然的美丽。
- 龙山:指诗人曾经游玩的地方,象征着高远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贫寒之家,以诗名世。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友人情谊,风格清新而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丙辰年九月九日的重阳节,诗人与友人相聚于酒家,共同庆祝节日,表达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龙山会》是一首描绘重阳节聚会情景的诗作,诗人在宴会上与友人共饮,共赏秋景,抒发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氛围,茱萸、螃蟹等意象,使整个场景充满了生动的气息。诗的开头即以“笛步招游侣”引入,展现了轻松愉悦的聚会气氛,紧接着通过“醉看茱萸”传达出节日的欢愉和人们的情感交融。
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景物描写,体现出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友谊的珍视。诗中的“千里同归巢燕”传递出一种团圆的幸福感,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何用接桃根,听吴语尊前轻软”,诗人表达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言语的享受。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结合,描绘了清淮的美丽和秋风的凉意,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最后通过“休恨菊开迟,替芳讯梅花照盏”,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乐观态度,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既有对友谊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笛步招游侣:笛声邀请游伴,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聚会氛围。
- 醉看茱萸:在醉意中欣赏茱萸,寓意着节日的欢愉和对自然的热爱。
- 复此登高宴:重阳节传统的登高活动,象征着健康和长寿。
- 景光都似旧:景色依然如旧,表现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 还更喜千里同归巢燕:更为喜悦的是,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团聚如燕,象征团圆。
- 何用接桃根:不必再去采桃根,暗指生活的惬意与安逸。
- 快持螯盘堆脍玉:快来享用美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分享。
- 奇绝望里清淮:描绘自然风光,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鹭起鸥沈,共予情深款:鸟儿的飞起与沉浮,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冷风吹帽堕:突显天气转凉,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应未减当日龙山高眄:即使时光流逝,回忆中的龙山依然高远。
- 休恨菊开迟:不要怨恨菊花开得晚,寓意着对生命的包容与接受。
- 替芳讯梅花照盏:菊花传递梅花的香气,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 倩注满料必定,每年身更健:希望每年都能饮酒欢聚,身体健康。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淮”比喻自然的美景。
- 对仗:如“鹭起鸥沈”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菊花与梅花的对比,生动表现了自然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通过自然景色与人际关系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笛声:象征着友谊与欢聚。
- 茱萸:象征重阳节的传统与祝福。
- 清淮:自然的清丽与生机。
- 菊花:象征生命的韧性与希望。
- 燕子:象征团圆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传统活动是什么?
A. 吃元宵
B. 登高
C. 赏月
D. 祭祖 -
“千里同归巢燕”中“巢燕”象征的是什么?
A. 离别
B. 团圆
C. 旅行
D. 争吵 -
诗人对菊花开得迟的态度是?
A. 失望
B. 愤怒
C. 包容
D. 忽视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写饮酒与友谊的诗作。
- 杜甫《登高》:描写高处景色与人生感悟的作品。
诗词对比
- 汪东的《龙山会》与杜甫的《登高》同为描写聚会与自然的诗,但汪东更侧重友谊与欢聚,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沉重感慨。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汪东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重阳节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