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汉犹戎马,艰难一棹回。
浮云辞玉垒,斜日向金台。
宦橐余碑目,朋尊问酒材。
凄凉庾信赋,新自秣陵来。
白话文翻译:
长江和汉水之间仍然是战火连绵,艰难地划着小舟归来。
浮云告别了玉垒山,斜阳正照向金台。
在官员的包袱中,我余下的碑文目光,朋友的酒器在问酒的材料。
凄凉的庾信的诗赋,我刚从秣陵归来。
注释:
- 江汉:指长江与汉水,古时边境地带,常有战乱。
- 戎马:指军队和战争,形容战乱的景象。
- 艰难一棹回:形容乘舟归来非常艰难。
- 浮云辞玉垒:浮云告别了高耸的玉垒山。
- 斜日向金台:夕阳斜照,光辉映照金台。
- 宦橐:官员的包袱,指官场的生活。
- 余碑目:留下的碑文,目光所及。
- 朋尊问酒材:朋友的酒器在询问酒的材料。
- 庾信赋:庾信是东晋著名诗人,诗风悲壮。
- 新自秣陵来:刚从秣陵(今南京)回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存义,清代诗人,作品多以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吴存义的诗歌常常反映出社会现象,并通过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展现出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战乱年代,作者在游历途中,感受到国破家亡的悲凉,借景抒情,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忧虑。
诗歌鉴赏:
《晤韩小亭观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作,透过江汉的战乱景象,诗人用简练而意象丰富的语言,描绘了他在动荡岁月中的内心感受。诗的开头“江汉犹戎马,艰难一棹回”直接描绘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苦,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动荡的无奈与愁苦。而“浮云辞玉垒,斜日向金台”的意象则呈现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无常,浮云的变幻与夕阳的斜照,象征着诗人对过去辉煌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接下来的“宦橐余碑目,朋尊问酒材”,将视角转向个人生活中的琐事,诗人通过与朋友的聚会,反映出战乱带来的孤独与凄凉。最后一句“凄凉庾信赋,新自秣陵来”则以庾信的赋作为结尾,既是对历史文化的追溯,也是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体现出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既有宏观的历史背景,又有微观的个人情感,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汉犹戎马:暗示了战乱仍未平息,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
- 艰难一棹回:表现了归家的艰辛,增加了对家国的思念之情。
- 浮云辞玉垒:浮云的离去象征着失去的美好,映射出诗人的忧愁。
- 斜日向金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光辉的消逝让人感到无奈。
- 宦橐余碑目:隐喻官场的复杂与压力,体现了诗人的无奈。
- 朋尊问酒材:显示了一种社交生活的渴望,反映出孤独感。
- 凄凉庾信赋:提及庾信的作品,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
- 新自秣陵来:表达了归来的喜悦与对故乡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辞玉垒”,浮云象征着流逝的时间与失去的美好。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较为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斜日”、“金台”均为意象,反映出时间与空间的交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乱中的艰难归途,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与对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作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汉: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沧桑。
- 浮云:代表着变幻无常,隐喻心境的起伏。
- 斜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暮年的感慨。
- 庾信: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情感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江汉犹戎马”中“戎马”指什么? A. 农耕生活
B. 战争与军队
C. 航海活动
D. 商业贸易 -
诗中的“浮云”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美好的未来
B. 失去与变幻
C. 朋友的背叛
D. 自然的和谐 -
“宦橐余碑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官场的憧憬
B. 对人生的反思
C. 对历史的怀念
D. 对孤独的感慨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 杜甫《春望》:描绘战乱中的感受,表达对国家的忧虑。
诗词对比:
- 《晤韩小亭观察》与《春望》:前者聚焦个人情感,后者则更强调国家的命运,二者都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深思熟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吴存义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