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明乐十首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6:14:12

民和礼乐富,世清歌颂徽。

鸿名轶卷领,称首迈垂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明乐十首 其二
民和礼乐富,世清歌颂徽。
鸿名轶卷领,称首迈垂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状态:人民和谐,礼仪和音乐都非常充足,社会清明,人人歌颂美德。诗中提到的“鸿名轶卷领”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高雅的美好形象,形容穿戴整齐,气度不凡,展现出一种优雅的风范。

注释:

  • 民和:人民和睦,指社会安定。
  • 礼乐:礼仪和音乐,古代社会重视礼乐文化。
  • :丰足,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富裕。
  • 世清:社会清明,指政治明朗,百姓安乐。
  • 歌颂徽:歌颂美德或名声的意思。
  • 鸿名:指高雅的名声。
  • 轶卷领:形容衣着整洁、风度翩翩。
  • 称首:相当于称赞或赞美。
  • 迈垂衣:气度非凡,衣服拖曳着,形容优雅的步态。

典故解析:

  • 礼乐:在古代中国,礼乐是维持社会秩序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元素,强调礼仪的重要性。
  • 民和:源于儒家思想,强调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朓,字希声,号阮籍,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优美的诗风和抒情能力而受到后世推崇。谢朓的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社会等主题,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交融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理想化的社会状态,表达对和平、和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的图景,展现了谢朓对和谐人际关系和优雅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民和礼乐富,世清歌颂徽”便明确表达了诗人的愿景:一个礼仪和音乐都繁荣的社会,民众和睦,歌颂美德,构成了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这种描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关心,也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后面的两句“鸿名轶卷领,称首迈垂衣”则通过具体的形象描绘了理想社会中的人们如何优雅生活,展现出一种从容不迫、气度非凡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虽简短,却蕴含了对人们生活状态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民和礼乐富”:人民和睦,礼仪音乐充足,描绘出和谐的社会。
  • “世清歌颂徽”:世道清明,人人歌颂美德,体现出良好的社会风气。
  • “鸿名轶卷领”:高雅的名声,衣着整洁,突出理想人物的形象。
  • “称首迈垂衣”:称赞与赞美,形象地展示出优雅的姿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民和”与“世清”、“礼乐”与“歌颂”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形象描绘:通过具体的形象(如“卷领”、“垂衣”)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理想社会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渴望和对优雅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道德风尚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和谐的民众:象征着社会的安定与幸福。
  • 礼乐:代表文化的丰富和精神的追求。
  • 高雅的人物形象:象征着理想人格和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民和”指的是什么?
    A. 人民和睦
    B. 人民富裕
    C. 人民有礼

  2. “礼乐”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物质财富
    B. 文化精神
    C. 战争胜利

  3. “称首迈垂衣”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A. 忧伤
    B. 优雅
    C. 繁忙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可以将谢朓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理想社会的描绘,后者则表现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悟与积极的生活态度,两者虽有不同侧重点,但均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谢朓诗集》
  • 《南北朝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