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倅见惠十篇》

时间: 2025-01-27 03:56:45

嗟嗟困犯难,皎皎心莫改。

而能畏四知,遂复瞻八彩。

又起山林思,浩荡渺江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嗟嗟困犯难,皎皎心莫改。而能畏四知,遂复瞻八彩。又起山林思,浩荡渺江海。

白话文翻译:

唉,唉,虽然困难重重,但我的心依然坚定不移。我能够敬畏四知(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于是再次仰望那五彩斑斓的天空。我又开始思念山林,那种浩荡无垠、渺茫如江海的感觉。

注释:

  • 嗟嗟:叹息声。
  • 困犯难:遇到困难。
  • 皎皎:明亮,这里指心志坚定。
  • 四知: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表示对事物的敬畏和责任感。
  • 八彩:指天空的五彩斑斓,比喻美好的景象。
  • 山林思:对山林的思念。
  • 浩荡渺江海:形容思绪的广阔无垠,如同浩荡的江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表现忠君爱国之情,风格典雅,情感深沉。这首诗是他在和王倅的诗作中表达了自己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心志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与王倅的诗作交流中创作的,表达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心志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文人常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表达了作者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心志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首句“嗟嗟困犯难”直接表达了作者遇到的困难,但紧接着的“皎皎心莫改”则表明了作者内心的坚定不移。后两句“而能畏四知,遂复瞻八彩”则通过“四知”和“八彩”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敬畏和向往。最后两句“又起山林思,浩荡渺江海”则进一步以山林和江海的广阔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思绪的广阔无垠。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展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嗟嗟困犯难”:叹息声表达了作者遇到的困难。
  • “皎皎心莫改”:明亮的心志表明作者内心的坚定不移。
  • “而能畏四知”:对“四知”的敬畏显示了作者的责任感和敬畏之心。
  • “遂复瞻八彩”:再次仰望“八彩”的天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又起山林思”:对山林的思念,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 “浩荡渺江海”:以江海的广阔意象,表达了作者思绪的广阔无垠。

修辞手法:

  • 比喻:“八彩”比喻天空的五彩斑斓,展现了美好景象。
  • 拟人:“皎皎心莫改”将心志拟人化,表明坚定不移。
  • 对仗:“嗟嗟困犯难”与“皎皎心莫改”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心志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通过“四知”和“八彩”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敬畏和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思绪的广阔无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皎皎”:明亮的心志,象征坚定不移。
  • “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象征责任感和敬畏之心。
  • “八彩”:天空的五彩斑斓,象征美好景象。
  • “山林”:自然之美,象征宁静和自由。
  • “江海”:广阔无垠,象征思绪的广阔无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四知”指的是什么? A.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B. 风知、雨知、雷知、电知 C. 春知、夏知、秋知、冬知 D. 山知、水知、林知、海知

  2. 诗中的“八彩”比喻什么? A. 天空的五彩斑斓 B. 山林的五彩斑斓 C. 江海的五彩斑斓 D. 花朵的五彩斑斓

  3. 诗中的“皎皎心莫改”表达了什么? A. 心志的坚定不移 B. 心情的愉悦 C. 心境的宁静 D. 心意的变化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赤壁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与曹勋的《和王倅见惠十篇》都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苏轼的《赤壁赋》与曹勋的《和王倅见惠十篇》都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思考,但苏轼的赋更多地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曹勋的诗歌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