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赵广文南墅》

时间: 2025-04-29 01:39:23

博士才名贺白流,讵应蚤计到菟裘。

宫中未索清平调,海上聊为汗漫游。

隐几饱看山变态,开轩惟对竹清修。

买邻有志嗟无力,肯与羊昙共睹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博士才名贺白流,讵应蚤计到菟裘。
宫中未索清平调,海上聊为汗漫游。
隐几饱看山变态,开轩惟对竹清修。
买邻有志嗟无力,肯与羊昙共睹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作者提到一位名叫贺白流的博士,他的才能和名声真是了不起,怎能仅仅依靠早期的计策去追求名利呢?在宫中并没有向他索求《清平调》,我不如在海上闲游,放纵自我。隐居的书桌上,看山的景色变幻无常,打开窗户,眼前只见竹子清幽修长。虽然邻居们都有志向,但我却因无力而感到惋惜,难道我能和羊昙一起去观赏美景吗?

注释:

  • 博士:古代对有学问之人或有高等学位的尊称。
  • 贺白流:指贺知章,唐代诗人,因其名声而引出对比。
  • 菟裘:即兔皮衣,象征早期的功名利禄。
  • 清平调:指唐代乐曲,象征宫廷生活的安乐与富贵。
  • 隐几:指书桌,隐居在此,饱览山色。
  • 羊昙:指羊祜与昙华,典故中的人物,象征志同道合的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璧,号天池,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刘克庄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兴衰,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婉约细腻之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居住于南墅,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冷淡。诗中提及的贺白流,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歌鉴赏:

《寄题赵广文南墅》是刘克庄表达个人隐逸情怀及对名利的淡漠之作。诗中,作者以贺白流为引子,点出对早期功名的反思,展现出一种对浮华生活的拒绝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提及博士贺白流的才华,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处境与内心的挣扎。

接着,诗人用“宫中未索清平调”来表现他对宫廷生活的疏远,表明自己不愿为权贵所累,宁愿在海上任意游荡,享受自由的生活。在“隐几饱看山变态,开轩惟对竹清修”中,隐居之乐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得以展现,山的变化与竹子的清幽,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最后,诗人对邻居有志却无力的惋惜,表达了他对志同道合之友的渴望与无奈,反映出一种孤独感。整首诗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博士才名贺白流:称赞博士贺白流的才华与名声。
  2. 讵应蚤计到菟裘:反思依靠早期计策追求名利的想法。
  3. 宫中未索清平调:表达对宫廷生活的冷淡与拒绝。
  4. 海上聊为汗漫游:选择在海上闲游,享受自由。
  5. 隐几饱看山变态:意象描绘隐居生活中对自然的观察。
  6. 开轩惟对竹清修:通过竹子的清幽展现内心的宁静。
  7. 买邻有志嗟无力:对邻居有志向但无力的感慨。
  8. 肯与羊昙共睹不:渴望与志同道合者分享美景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菟裘”比作名利的象征,反映诗人对权贵生活的拒绝。
  • 对仗:如“隐几”和“开轩”,在形式上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山、竹等自然意象表现诗人内心的清幽与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反思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与追求,呈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博士:象征知识与智慧,反映社会对学识的重视。
  • 菟裘:象征功名利禄,体现对浮华生活的拒绝。
  • :象征高洁与坚韧,展现诗人内心的宁静。
  • :象征自然的变化与无常,反映人生的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刘克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诗中提及的“贺白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贺知章
    • B. 李白
    • C. 杜甫
  3. 诗中“隐几饱看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权力的向往
    •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登高》:杜甫表达了身处动荡中的悲壮情感,与刘克庄对隐逸生活的渴求形成鲜明对比。
  • 《山居秋暝》:王维的诗同样表现了隐居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