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蕲州》

时间: 2025-01-11 01:27:04

清霜染岸枫,扁舟渡蕲水。

蕲城傍新築,无此至坚垒。

谁怜多病苦,委命空江里。

艰险已备尝,万事谨谋始。

追忆数年前,精神岂今比。

酸辛赋远游,晚泊问沙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霜染岸枫,扁舟渡蕲水。
蕲城傍新築,无此至坚垒。
谁怜多病苦,委命空江里。
艰险已备尝,万事谨谋始。
追忆数年前,精神岂今比。
酸辛赋远游,晚泊问沙觜。

白话文翻译:

清霜覆盖了河岸的枫树,我乘小舟渡过蕲水。
蕲城旁新修的城墙,竟没有如此坚固的防御。
谁会怜悯我多病的苦楚,让我在空荡荡的江中漂泊?
我已经历过艰险,万事都要谨慎谋划开始。
回忆起几年前,精神状态怎么能与现在相比?
远游的酸辛,让我在傍晚停泊时问问沙嘴的情况。

注释:

  • 清霜:指早晨的霜,表示天气寒冷的景象。
  • 扁舟:小船,强调舟船的简单与轻便。
  • 蕲水:蕲州的水,蕲州指现在的蕲春县,位于湖北省。
  • 蕲城:蕲州的城池,作者提到的新筑的城墙。
  • 坚垒:坚固的防御工事,这里用以形容城墙的稳固。
  • 多病苦:指作者身体多病而痛苦的状态。
  • 委命:任命,指放任自己漂泊的状态。
  • 艰险:经历的艰难险阻。
  • 追忆:回忆往事。
  • 酸辛:艰辛和痛苦。
  • 沙觜:沙嘴,指江边的沙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清新流畅,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擅长描写山水风光。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董嗣杲的远游途中,描绘了他在蕲州所见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反映了他对生活艰辛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过蕲州》是一首描写风景与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清霜染岸枫”勾勒出秋冬之际的自然景致,给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感觉。扁舟渡水的意象,传达了旅途的孤独与漂泊的无奈。接着,诗中提到“蕲城傍新築”,暗示了诗人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展现了新城的景象,而“无此至坚垒”则透露出诗人对生活中坚固防线缺失的感慨,仿佛在说生活的脆弱。

“谁怜多病苦,委命空江里”一句,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表现了对他人关怀的渴望,以及对自己多病的无奈。接下来的“艰险已备尝,万事谨谋始”,则表现了他对过去经历的反思,暗示他在经历了种种艰难后,对于未来的谨慎态度。

最后两句“追忆数年前,精神岂今比”和“酸辛赋远游,晚泊问沙觜”则是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现出岁月带来的变化与无奈,充满了感伤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艰辛的感悟,以及在孤独旅途中对自我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霜染岸枫:描绘了秋冬季节的自然景象,霜染红叶,给人清新之感。
  2. 扁舟渡蕲水:表现了诗人乘舟而行的情景,增加了诗的动感。
  3. 蕲城傍新築:反映了当地的变化,诗人对新城的观察。
  4. 无此至坚垒:表达对生活脆弱的感慨,暗示缺乏安全感。
  5. 谁怜多病苦:流露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渴望他人关心。
  6. 委命空江里:表达了对自我命运的无奈与放任。
  7. 艰险已备尝:回顾过去的艰辛,表明经历了许多磨难。
  8. 万事谨谋始:强调在未来行动之前要谨慎周全。
  9. 追忆数年前:引入对过去的回忆,表达怀旧之情。
  10. 精神岂今比:感叹如今的精神状态不如往昔。
  11. 酸辛赋远游:承认远游中的艰难与痛苦。
  12. 晚泊问沙觜:结尾的问询,表现对旅途的思考与归属感的缺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的心境。
  • 对仗:如“艰险已备尝,万事谨谋始”,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孤独、病痛与岁月的流逝,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谨慎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清霜:象征季节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2. 扁舟:象征漂泊与孤独。
  3. 蕲水:代表旅行的地方,连接个人与环境。
  4. 蕲城:象征外界的变化与内心的感受。
  5. 病苦:象征生活中的艰难。
  6. 沙觜:象征归属与安宁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扁舟”指的是什么? A. 大船
    B. 小船
    C. 渔船
    D. 游艇

  2. 诗人对“蕲城”的描述表明了什么? A. 对新建设施的赞美
    B. 对生活脆弱的感慨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未来的期待

  3.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沙觜”可能象征着什么? A. 归属感
    B. 未来希望
    C. 旅途的终点
    D. 生命的脆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人生感慨。
  • 李白《早发白帝城》:表现旅途中的孤独与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董嗣杲的诗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内心的挣扎,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社会的动乱与悲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通过这一系列的分析与学习,希望你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过蕲州》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