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双松歌》
时间: 2025-05-11 16:09: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宁海双松歌
作者: 王初桐 〔清代〕
昔游慈仁寺,下马寻双松。
金元旧物竟何有,毗卢阁圮荒烟空。
五年薄宦来东海,别有双松此间在。
不知是宋是金元,约计亦逾三百载。
古貌虬髯剧怪奇,屈蟠偃蹇老龙姿。
若教拔地拿云去,定见杈丫鳞鬣撑之。
而只今排立依兰若,黛色参天翠交错。
谡谡风涛半夜生,泠泠琴韵诸天落。
为栋为梁匠石来,千秋万岁明堂开。
天生大才必大用,才人未必皆尘埃。
平生小隐隐林薮,自顾原非斫轮手。
归去清斋摘露葵,著书长伴支离叟。
白话文翻译
昔日我游览慈仁寺,下马寻找那双松。
金元时期的遗物又有什么呢?毗卢阁已坍塌,荒烟满目。
我在东海薄宦五年,别有双松在此地。
不知这松树是宋朝的,还是金元的,估计也已经有三百年了。
那古老的样子,虬髯苍老而奇异,屈曲盘旋,像条老龙。
如果把它拔地而起,托着云朵,肯定能看到它的分叉和鳞片。
而如今它直立在兰若的旁边,黛色的树冠与天相交。
半夜风涛声细细响起,清冷的琴声从天而落。
为了做栋梁,石匠来此,千秋万岁的大堂也将开建。
天生大才必有大用,才人未必都只是尘埃。
我平生小隐隐于林薮,自顾本非砍伐之人。
归去后清斋摘露葵,著书长伴支离的隐士。
注释
- 慈仁寺: 一座古老的寺庙,可能与佛教有关。
- 双松: 指两棵古老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与岁月。
- 金元: 指金朝和元朝,强调历史的久远。
- 毗卢阁: 是古代的一种建筑,可能是寺庙的某个部分。
- 虬髯: 形容老松的形态,像龙的须。
- 兰若: 指寺庙或道观旁边的幽静之地。
- 清斋: 意指清净的书房或居所。
- 支离叟: 可能是指隐士,象征着超脱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初桐是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为题材,善于描绘古迹和历史遗址,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游览慈仁寺时,见到双松而有所感,反映了他对历史遗存的思考,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诗歌鉴赏
《宁海双松歌》通过对双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仰。诗开头以游览慈仁寺为引,带出双松的主题,接着诗人感叹金元时期的遗物已无,唯有这双松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诗中提到的“虬髯剧怪奇”描绘了古松的奇特形态,赋予其生命与灵性,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坚韧的精神。
诗中提到“若教拔地拿云去”,表达了诗人对这双松的崇敬,仿佛若能将其拔起,便能见到其独特的姿态。此处展现了自然的伟大与诗人内心的敬畏。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强调“大才必大用”的理念,暗示着即使身处微末之地,仍应保持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自身价值的坚定。
在诗的最后,诗人以“归去清斋摘露葵”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脱尘世的安宁,回归自然的宁静之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游慈仁寺,下马寻双松: 诗人回忆曾经游览慈仁寺,特意下马去寻找那两棵松树。
- 金元旧物竟何有,毗卢阁圮荒烟空: 反思金元时期的遗物,现已无存,唯有毗卢阁的残破与荒凉。
- 五年薄宦来东海,别有双松此间在: 诗人经过五年的官场生活,特意提及在东海的另一对松树。
- 不知是宋是金元,约计亦逾三百载: 对双松的历史感到迷惑,估计其存在已有三百多年。
- 古貌虬髯剧怪奇,屈蟠偃蹇老龙姿: 描绘松树古老奇特的形态,像龙一样蜷曲。
- 若教拔地拿云去,定见杈丫鳞鬣撑之: 设想如果松树能够拔起,必能看到它的奇特结构。
- 而只今排立依兰若,黛色参天翠交错: 现在的松树矗立在兰若旁,树冠与天空交错。
- 谡谡风涛半夜生,泠泠琴韵诸天落: 描述夜间风涛声和琴声,营造出宁静而清幽的氛围。
- 为栋为梁匠石来,千秋万岁明堂开: 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愿为栋梁之材。
- 天生大才必大用,才人未必皆尘埃: 强调人才应得重用,并非所有人都只是一粒尘埃。
- 平生小隐隐林薮,自顾原非斫轮手: 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自认为不是从事粗重之人。
- 归去清斋摘露葵,著书长伴支离叟: 最后表达希望回归宁静的生活,写作伴随隐士。
修辞手法:
- 比喻: 比喻古松为“老龙”,生动形象。
- 拟人: 赋予松树以生命,形象化其古怪形态。
- 对仗: 如“黛色参天翠交错”,展现出对称美。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双松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自然的敬畏,同时也探讨了个人的理想与价值,倡导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松: 象征坚韧与岁月,代表历史的沉淀。
- 兰若: 代表宁静、隐逸的生活环境。
- 琴韵: 象征艺术与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宁海双松歌》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王初桐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虬髯”是形容什么?
- A. 古松的形态
- B. 人的胡须
- C. 龙的形状
- D. 鱼的鳞片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的无奈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思考
- C. 对官场的失望
- D.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初桐的《宁海双松歌》与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王初桐更侧重历史感与个人隐逸,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然的悠然自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王初桐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