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倚阑(又名春光好)》

时间: 2025-01-26 00:37:26

人好远,路能长。

奈思量。

更放晚来些小雨,做新凉。

衰草低衬斜阳。

斜阳外、水冷云黄。

借使有肠须断尽,况无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好远,路能长。奈思量。更放晚来些小雨,做新凉。衰草低衬斜阳。斜阳外水冷云黄。借使有肠须断尽,况无肠。

白话文翻译:

人远了,路也漫长,心中思量难以忍受。不如让晚来的一阵小雨,带来些许凉意。衰败的草低低地映衬着斜阳,斜阳外的水面冷冷的,云彩泛着黄昏的颜色。假如真的有愁肠,恐怕早已断尽,更何况是无肠呢?

注释:

  • :怎,如何。
  • 思量:思考,考虑。
  • 小雨:指细雨,象征着轻柔的情感。
  • 衰草:枯萎的草,象征着衰老和凋零。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这里指的是愁肠,表示忧伤的心情。

典故解析:

“衰草低衬斜阳”可以理解为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衰草与斜阳的意象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衰老与失落的元素。诗中提到的“肠”,常用来比喻情感的深厚和愁苦。例如古诗《离骚》中“长太息兮掩涕兮”便有类似的情感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作品多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愁倚阑》创作于宋代,正值城市繁华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寄托内心的忧愁和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愁倚阑》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诗的开头“人好远,路能长”,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远方人的思念,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接下来的“小雨”则带来了自然的凉意,似乎在安抚诗人内心的焦虑和愁苦。

“衰草低衬斜阳”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草的衰败和斜阳的余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这种景象不仅仅是自然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

最后的“借使有肠须断尽,况无肠”,道出了深深的忧伤与无奈。诗人用“肠”来比喻对情感的牵挂,愁肠寸断的痛苦在这里得到了形象的表达,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无以言表的悲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流露,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强烈的共鸣,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好远,路能长: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心中的思念无处寄托。
  • 奈思量:思索着这份思念,内心的苦楚难以承受。
  • 更放晚来些小雨,做新凉:渴望通过自然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 衰草低衬斜阳:用衰草与夕阳的意象表现生命的衰败和时间的流逝。
  • 斜阳外水冷云黄:描绘出傍晚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了情感的冷清。
  • 借使有肠须断尽,况无肠:以“肠”比喻愁苦,表达内心的深切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肠”比喻情感的深重。
  • 对仗:诗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情感,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念与孤独,表现了人对远方亲人的眷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深沉且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雨:象征着柔情与思念,带来一丝凉意。
  • 衰草:象征着衰老与失落,反映生命的脆弱。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奈思量”中的“奈”是什么意思?
    A. 如何
    B. 何必
    C. 然后
    D. 但是

  2. 诗中“衰草低衬斜阳”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3. “借使有肠须断尽,况无肠”可以理解为:
    A. 诗人没有情感
    B. 诗人的痛苦是深切的
    C. 诗人不再思念
    D. 诗人感到快乐

答案:

  1. A. 如何
  2. B. 忧伤
  3. B. 诗人的痛苦是深切的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展现思乡情感。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孤独与思念的主题。

诗词对比:

  • 《登高》(王之涣)与《愁倚阑》的对比:两者都涉及到对人生的感慨,但《登高》侧重于壮志未酬的豪情,而《愁倚阑》则更为细腻,展现内心的忧伤。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文学常识》
  • 《中国古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