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时间: 2025-01-27 03:09:47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中秋 汪洙 〔宋代〕 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声。

白话文翻译:

今晚是中秋之夜,秋天的景色在今宵展现得最为鲜明。 天空高远,月亮比平时更加明亮。 在南楼上,是谁在举行宴会欣赏这美景? 丝竹乐器奏出了清脆悦耳的声音。

注释:

字词注释:

  • 秋景:秋天的景色。
  • 今宵半:指中秋之夜。
  • 天高:形容天空高远。
  • 月倍明:月亮比平时更加明亮。
  • 南楼:指南面的楼阁。
  • 宴赏:举行宴会欣赏美景。
  • 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泛指音乐。
  • 清声:清脆悦耳的声音。

典故解析:

  • 本诗中未涉及具体典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洙,字子充,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和南楼上的宴会,表达了诗人对中秋美景的欣赏和对音乐的喜爱。

诗歌鉴赏:

这首《中秋》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和南楼上的宴会。首句“秋景今宵半”点明了时间,中秋之夜,秋天的景色在此时最为鲜明。次句“天高月倍明”通过对比,突出了月亮的明亮,天空的高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氛围。后两句“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声”则转向了南楼上的宴会,通过丝竹乐器的清脆声音,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表达了诗人对中秋美景的欣赏和对音乐的喜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秋景今宵半”:点明了时间,中秋之夜,秋天的景色在此时最为鲜明。
  2. “天高月倍明”:通过对比,突出了月亮的明亮,天空的高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丽的氛围。
  3. “南楼谁宴赏”:转向了南楼上的宴会,询问是谁在欣赏这美景。
  4. “丝竹奏清声”:通过丝竹乐器的清脆声音,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修辞手法:

  • 对比:“天高月倍明”通过对比,突出了月亮的明亮。
  • 设问:“南楼谁宴赏”通过设问,引出南楼上的宴会。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中秋美景的欣赏和对音乐的喜爱,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景色和南楼上的宴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景:秋天的景色,象征着丰收和宁静。
  • 天高:天空高远,象征着无限和自由。
  • 月倍明:月亮明亮,象征着团圆和美好。
  • 丝竹:音乐,象征着欢乐和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汪洙 B. 苏轼 C. 李白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南楼”是指? A. 南面的楼阁 B. 北面的楼阁 C. 东面的楼阁 D. 西面的楼阁

  3. 诗中提到的“丝竹”是指? A. 弦乐器和管乐器 B. 打击乐器 C. 键盘乐器 D. 电子乐器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汪洙的《中秋》都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而汪洙的诗则更注重对自然和艺术的欣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