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时间: 2025-01-11 08:13: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兰花
作者: 石孝友 〔宋代〕
寻春误入桃源洞。
草草幽欢聊与共。
牢笼风月此时情,
做造溪山今夜梦。
柳蹊未放金丝弄。
梅径已经香雪冻。
春愁离恨重於山,
不信马儿驰得动。
白话文翻译
我在寻春时不慎误入桃源洞,
与友人草率地共享这幽静的欢愉。
在这风月交融的时刻,我的情感如同被束缚,
今晚我梦中构造溪山的美景。
柳条尚未垂下金色的丝线,
梅花的香气已经被寒雪覆盖。
春日的忧愁和离恨比山还要沉重,
我不相信马儿能快马加鞭。
注释
字词注释:
- 桃源洞:指的是陶渊明所描述的理想境界,象征着恬静与美好。
- 草草:匆忙、草率的意思。
- 牢笼:比喻被困住的情感。
- 风月:指自然景色和情感,常用来描写诗意的情境。
- 重於山:形容春愁与离恨之深重,超过了大山的沉重。
典故解析:
- 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代表人们向往的宁静与美好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生活在繁华的城市中,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哲理及离愁别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内心的忧愁,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忧伤。诗人在“寻春误入桃源洞”的开篇,勾勒出一个春天的梦幻场景,桃源洞不仅是自然的美好象征,同时也代表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句子“草草幽欢聊与共”,则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轻松欢愉,然而这种欢愉却是短暂和草率的,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在“牢笼风月此时情”中,诗人将自己困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情感表露无遗,仿佛在诉说着内心被束缚的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柳蹊未放金丝弄,梅径已经香雪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春天的迟缓和变化。同时,诗人对春愁与离恨的深刻感悟,尤其是最后一句“不信马儿驰得动”,更是将这种忧伤与离愁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无奈与追求。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诗人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赋予了春天和离愁更加深刻的情感内涵,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心灵深处的苦涩与彷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寻春误入桃源洞:开头引入“桃源洞”,象征着理想与美好,但“误入”则暗示了意外与曲折。
- 草草幽欢聊与共:与友人分享短暂的快乐,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 牢笼风月此时情:形象地表达了在美好的自然景色中,内心却被情感所束缚。
- 做造溪山今夜梦:希望在梦中构建理想的溪山环境,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柳蹊未放金丝弄:柳树尚未吐出嫩芽,象征着春天的迟缓与等待。
- 梅径已经香雪冻:梅花的香气被寒雪覆盖,表现春天的凋零与孤寂。
- 春愁离恨重於山:春天的愁苦与离别之恨如山般沉重,强调了情感的深邃。
- 不信马儿驰得动:即使有马儿也无法逃离这种沉重的情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愁比作重于山,强化了情感的强烈。
- 拟人:赋予自然界以情感,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变化与生命的无常。
- 对仗:整首诗中对称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忧伤展开,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生活的无奈,传达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源洞:象征理想与美好,是人们向往的生活状态。
- 春愁:代表内心的苦涩与失落,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丽,尽管寒冷依旧绽放,表现出诗人对生命力的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桃源洞”象征着什么?
- A. 理想生活
- B. 现实困境
- C. 离愁别恨
-
诗人对春天的情感如何体现?
- A. 期待与欢愉
- B. 愁苦与无奈
- C. 冷漠与孤独
-
“春愁离恨重於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深重的忧伤
- C. 无所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 陶渊明
- 《春望》—— 杜甫
- 《春夜喜雨》——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石孝友的《木兰花》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的差异,反映出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桃花源》
- 《杜甫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