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归梁》

时间: 2025-01-11 07:47:11

楼外春风桃李阴。

记一笑千金。

翠眉山敛眼波侵。

情滴滴、怨深深。

当初见了,而今别后,算此恨难禁。

与其向后两关心。

又何似、□而今。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归梁
作者: 石孝友 〔宋代〕

楼外春风桃李阴。
记一笑千金。
翠眉山敛眼波侵。
情滴滴怨深深。
当初见了,而今别后,
算此恨难禁。
与其向后两关心,
又何似而今。


白话文翻译:

在楼外春风中,桃花和李花的阴影交织。
我记得那一笑如千金般珍贵。
那翠眉山的轮廓,眼波流转,似乎在侵扰我心。
感情如水滴般细腻而深沉,怨恨也深深扎根。
当初相见,而今分别,
这份恨意真难以禁绝。
与其回首往事,
不如珍惜眼前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风桃李阴:春天的风中,桃花和李花的树影交错,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
  • 一笑千金:形容笑容的珍贵和美好,像千金一样值得。
  • 翠眉山:指代美丽的女子,眉形如翠色山峦。
  • 情滴滴怨深深:感情如细水般涓涓流淌,而怨恨则如深渊般难以自拔。
  • 算此恨难禁:这种恨情难以抑制。

典故解析:

  •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着温暖与希望。
  • 千金:古人常用“千金”来形容珍贵的事物或情感,强调其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其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情感的细腻描写。

创作背景:
《燕归梁》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变化,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燕归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春风桃李的景象中,借助自然景物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诗的开篇通过“楼外春风桃李阴”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内心的柔情与无奈。那“记一笑千金”的珍贵瞬间,既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是对现状的感慨。

全诗情感层层递进,从美好的春景到深深的怨恨,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人心的复杂多变。在“情滴滴怨深深”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了对情感的细致入微的感受,既有甜蜜的回忆,也有难以释怀的痛苦。

最后,诗人在反思中感叹“与其向后两关心”,似乎是在劝诫自己与其沉湎于过去的遗憾,不如珍惜眼前的生活。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使整首诗在感伤中透出一丝希望,使读者在领略诗人内心情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对生活的宽容与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外春风桃李阴:描绘春天的美景,营造出一个温暖、柔和的氛围。
  2. 记一笑千金:强调过去的美好瞬间,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3. 翠眉山敛眼波侵:形象地描绘出女子的美丽与她对诗人心情的影响。
  4. 情滴滴怨深深: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深刻的内心挣扎。
  5. 当初见了,而今别后:表明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6. 算此恨难禁:表达对离别的怨恨难以自抑。
  7. 与其向后两关心:反思过去,试图释怀。
  8. 又何似而今:强调珍惜当下,寓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春风桃李阴”比喻春天的美好与温暖。
  • 拟人:将情感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
  • 对仗:全诗的结构严谨,对称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思念展开,表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反思,最终在感慨中升华出对生活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桃李:代表美好与爱情的象征。
  • 翠眉山:暗示美丽的女子,承载着诗人的情感寄托。
  • 情滴滴:表现感情细腻、深沉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风桃李阴”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秋天的景色
    B. 冬天的寒冷
    C. 春天的生机
    D. 夏天的炙热

  2. “一笑千金”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美好回忆的珍惜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未来的期望

  3. “与其向后两关心”中“关心”指的是什么?
    A. 对物质生活的关注
    B. 对过去的追忆与情感
    C. 对他人的关心
    D. 对未来的憧憬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
  • 唐代白居易的《忆江南》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燕归梁》: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李清照更多地关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而石孝友则将自然景色与情感交织,形成了更为丰富的感情层次。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