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酌》

时间: 2024-09-19 21:50:10

兀坐起往念,新愁忽来侵。

郁郁不自恰,开尊独盈斟。

举杯对孤影,浩荡生幽襟。

百虑遂消散,无复索我心。

修篁尔何情,风中来清音。

不觉日已晏,四面山沈沈。

超遥醉中适,颓然忘古今。

染翰记所寓,音属自成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兀坐起往念,新愁忽来侵。
郁郁不自恰,开尊独盈斟。
举杯对孤影,浩荡生幽襟。
百虑遂消散,无复索我心。
修篁尔何情,风中来清音。
不觉日已晏,四面山沈沈。
超遥醉中适,颓然忘古今。
染翰记所寓,音属自成吟。

白话文翻译:

我独自坐起,心中泛起往日的回忆,新的忧愁忽然袭来。
感到心中郁闷,便开瓶独自斟酒。
举起酒杯对着孤独的身影,内心悠然自得。
百般烦恼随之消散,不再追索我的心。
这修竹何以令人感动,风中传来清脆的音符。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四周的山峦显得沉沉的。
我在醉意中超然自得,恍惚间忘却了古今。
在纸上留下我的所思所感,音乐自成一首吟。

注释:

  • 兀坐:独自坐着,形容孤独的状态。
  • 起往念:回忆往事,起:生起、产生。
  • 郁郁:形容心情的郁闷。
  • 自恰:自我安慰。
  • :酒器,通常指酒壶或酒杯。
  • 幽襟:幽深的情怀。
  • 百虑:各种烦恼、忧虑。
  • 修篁:修长的竹子,意象清新。
  • :晚,天色已晚。
  • 颓然:形容心情的消沉、疲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若川,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独酌之际,表达了个人在寂静环境中对往事的思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反映出其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由的追求。

诗歌鉴赏:

《独酌》通过描绘一个孤独的身影,展现了诗人在独酌时的心境。全诗以“兀坐”开篇,直接勾勒出一种孤独的氛围,接着“新愁忽来侵”则点出情感的转折,由往日的追忆转入新的忧愁。诗人在这种情绪中选择酒来麻醉自己,“开尊独盈斟”,表明他希望借酒消愁。

诗的中段“举杯对孤影”,不仅是对自我情感的表达,也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这种情感在“浩荡生幽襟”中得到了升华,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随着酒意渐浓,忧虑也随之淡去,“百虑遂消散,无复索我心”,显示出酒的解忧功能。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修篁尔何情,风中来清音”描绘了自然的美与和谐,转而引发对自我情感的思考。最终,诗人在醉意中感受到一种超脱,忘却了世俗的纷扰,体现出一种对自然与自我内心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兀坐起往念,新愁忽来侵:孤独地坐着,往事的思念油然而生,新的忧愁突然涌现。
  2. 郁郁不自恰,开尊独盈斟:心中感到压抑,开瓶独自斟酒以自解。
  3. 举杯对孤影,浩荡生幽襟:举杯对着自己的影子,内心浮现出宽广的情怀。
  4. 百虑遂消散,无复索我心:各种烦恼随之消散,不再追寻心中的困扰。
  5. 修篁尔何情,风中来清音:这修长的竹子传来清脆的音符,令人心旷神怡。
  6. 不觉日已晏,四面山沈沈: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四周的山峦显得沉沉的。
  7. 超遥醉中适,颓然忘古今:在醉意中感到超然,恍惚间忘却了历史与时间。
  8. 染翰记所寓,音属自成吟:在纸上记录下感悟,音乐自然而然成了吟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影比作自我情感的寄托,传达孤独的感受。
  • 拟人:修篁的“情”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使人感受到自然的亲切。
  • 对仗:如“举杯对孤影,浩荡生幽襟”,上下句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孤独的饮酒场景,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对往事的追忆,同时也体现了通过自然与酒来达成内心的和谐与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影:象征孤独与内心的自省。
  • :象征解忧与放松的手段。
  • 修篁:象征自然的清幽与宁静。
  • 山沈沈: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沉重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兀坐”意指: A. 独自坐着
    B. 高兴坐着
    C. 繁忙坐着

  2. “百虑遂消散,无复索我心”中的“百虑”主要指: A. 生活的烦恼
    B. 对未来的担忧
    C. 对自然的思考

  3. 本诗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孤独的感慨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独酌的情景,但更强调酒与月的意境,表现出一种洒脱与对自然的向往。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亲情的思念与忧伤,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若川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