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气有清浊,
二仪成覆载。
鱼鸟各飞潜,
草木异荣败。
不齐乃至齐,
造化所以大。
白话文翻译:
一气中有清和浊,
二仪(二气)形成了天地的覆盖。
鱼和鸟各自飞翔或潜伏,
草木则各自有不同的繁荣与衰败。
不齐和齐全是相对的,
这就是自然造化的伟大之处。
注释:
- 一气:指宇宙的本源气息,包含清与浊。
- 二仪:指阴阳二气,形成了天地。
- 飞潜:鱼在水中潜游,鸟在空中飞翔。
- 荣败:草木的繁荣与衰败。
- 不齐乃至齐:不齐和齐是相对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若川是宋代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哲理性思考。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道家思想,体现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若川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之际,反映了他对宇宙万物的观察和思考,表现了他对道家哲学的认同,强调自然的和谐与变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与复杂性。开头的“清浊”二字,揭示了宇宙的对立统一,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反映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接下来的“鱼鸟各飞潜”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展示了生命的多样性与自由,鱼与鸟的飞潜象征着生物在自然界中各自的生存方式。草木的“异荣败”揭示了生命的无常,表明在自然界中,繁荣与衰败是相互交替、不可避免的。
诗的最后两句“不齐乃至齐,造化所以大”,则升华了主题,强调了自然界中不齐和齐的辩证关系,造化的伟大在于包容和变化。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哲学化的思维方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气有清浊:宇宙的本源气息中有清澈与浑浊的对立。
- 二仪成覆载:阴阳二气构成了天地的基础。
- 鱼鸟各飞潜:鱼与鸟在各自的环境中自由生存。
- 草木异荣败:草木各自的繁荣与衰败是自然规律。
- 不齐乃至齐:不齐、齐的状态是相对的。
- 造化所以大:自然的变化与多样性是造化的伟大之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鱼鸟各飞潜,草木异荣败”,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清与浊、荣与败象征着自然的法则与人生的哲理。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探讨了自然界的对立统一,强调生命的多样性和变化,反映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浊:象征着自然的对立与统一。
- 鱼鸟:代表生命的多样性和自由。
- 草木:象征生命的繁荣与衰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一气”指的是?
- A. 生命的起源
- B. 宇宙的本源气息
- C. 自然的变化
- D. 人类的思想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鱼鸟各飞潜”表达了生命的__与__。
-
判断题:诗中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与复杂性。 (对/错)
答案:
- B
- 多样性,自由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若川与王维在描写自然景观时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理思考,但王维的作品更偏向于静谧的情感,而李若川则更强调变化的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家哲学与中国古诗词》
- 《宋代诗人研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