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书事)
作者: 刘天迪 〔宋代〕
一笑相逢,依稀似是桃根旧。
娇波频溜。悄可灵犀透。
扶过危桥,轻引纤纤手。
频回首。何时还又。
微月黄昏后。
白话文翻译:
在一次相逢时,我们相视一笑,仿佛是久别重逢的旧友。
她那娇美的身影如水波般轻盈,悄然传递着心灵的默契。
我扶着她走过那座危险的桥,轻轻引着她纤细的手。
我不由得频频回首,思念着何时才能再见。
在微弱的月光下,黄昏的余晖中,我在等待着。
注释:
- 依稀:模糊不清,隐约。
- 桃根旧:桃花根部的旧事,指相识的久远。
- 娇波:形容女子的娇美如水波般轻柔。
- 灵犀透:灵犀相通,心意相知。
- 危桥:象征着艰难的道路或险境。
- 纤纤手:形容女子的手细腻纤细。
- 微月黄昏后:在微弱的月光下,黄昏过后,暗示着思念和等待的情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天迪,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优雅著称。他的诗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表达出对人性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点绛唇(书事)》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与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点绛唇(书事)》是一首充满温柔与柔情的词作,展现了诗人与女子之间的深厚感情。诗中通过描绘相遇的场景,细腻地表达了对彼此情感的珍视。开头“笑相逢”便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彼此的心灵在瞬间交汇。接着,诗人又通过“娇波频溜”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巧妙地将其与水波相提并论,传达出一种轻灵与柔美的意象。
而“扶过危桥,轻引纤纤手”则暗示着两人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象征着相互扶持与陪伴。诗中反复提到的“回首”,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舍,也暗示着一种情感的依恋。最后一句“微月黄昏后”将整首词推向一个更深的哲思,在黄昏的余晖中,情感的期待与思念愈加浓烈。
通过整首词,诗人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人际关系、爱情与生活的思考,是一首值得细品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笑相逢:描绘相遇的温馨瞬间,表达彼此之间的情感。
- 依稀似是桃根旧:暗示两人之间的旧情,深化感情的历史感。
- 娇波频溜:形容女子的美丽,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 悄可灵犀透:心灵交流,表现深刻的情感链接。
- 扶过危桥:象征面对困难时的携手共进。
- 轻引纤纤手:细腻的动作表达了柔情。
- 频回首:体现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 何时还又:期待再一次的相见。
- 微月黄昏后: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暗示思念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娇波”比喻女子的美丽。
- 拟人:通过“灵犀透”赋予情感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形成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的主题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相遇的美好与期待再见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旧爱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根:象征旧情,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期盼。
- 娇波:代表美丽与优雅,传达出柔情似水的感觉。
- 危桥:象征生活中的障碍与挑战,强调了相互支持的重要性。
- 微月:暗示温柔的思念,营造出浪漫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娇波频溜”主要形容什么?
A. 诗人的心情
B. 女子的美丽
C. 自然景色 -
“频回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思念与期待
C. 开心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刘天迪的《点绛唇(书事)》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而李清照的作品则更加强烈地表现了对失去的哀伤。两者在时间的处理和情感的深度上有所不同,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刘天迪生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