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咏三首 其三 烛》

时间: 2025-01-26 23:39:31

杏梁宾未散,桂宫明欲沈。

暧色轻帏里,低光照宝琴。

徘徊云髻影,的烁绮疏金。

恨君秋月夜,遗我洞房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咏三首 其三 烛
作者: 谢朓 〔南北朝〕

杏梁宾未散,桂宫明欲沈。
暧色轻帏里,低光照宝琴。
徘徊云髻影,的烁绮疏金。
恨君秋月夜,遗我洞房阴。

白话文翻译:

杏树下的宾客尚未散去,桂宫的明月正要沉沉落下。
柔和的灯光洒在轻薄的帷帐里,微弱的光辉照耀着宝贵的琴。
我徘徊于你的影子,似云髻般轻盈,闪烁着如同稀疏的金线。
我恨你在这秋月的夜晚,遗留我在这洞房的阴影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杏梁: 杏树的横梁,这里指宴会的场所。
  • 桂宫: 指月亮的居所,常用来比喻月亮。
  • 暧色: 柔和的光线。
  • 轻帏: 轻薄的帷幕,通常用来遮挡光线。
  • 宝琴: 珍贵的乐器,象征文人雅士的生活。
  • 云髻影: 形容女子的发型,轻盈如云,影子在摇曳。
  • 洞房: 新婚的房间,指情感的私密空间。
  • : 这里指阴影或孤独的感觉。

典故解析:

  • 秋月: 诗中常用来象征思念和孤独,秋天的月亮显得清冷。
  • 桂宫: 传说中月亮的居所,常与嫦娥相关,象征孤独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朓(464年-499年),字德润,号紫芝,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作品多以清丽见称。他生活在动荡的时代,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诗风多表现出孤独、思念等情感。

创作背景:

《杂咏三首》是谢朓在宴会中写下的三首诗,表现了宴会中的情感与思绪,尤其是对亲密关系的思念与渴望。

诗歌鉴赏:

谢朓的《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情景,情感深邃而复杂。诗的开篇,描绘了宴会的场景,杏梁上的宾客尚未散去,暗示着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然而,随着桂宫明月的沉落,这种愉悦逐渐被孤独和思念所取代。诗中“暧色轻帏”一语,营造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氛围,暗示着内心的柔情与渴望。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对灯光的描绘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映射。低光照耀下的宝琴,象征着文人雅士的情怀与孤独。最后两句,“恨君秋月夜,遗我洞房阴”,则是对情感的直接表达,诗人对爱人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深刻揭示了人们在月夜下的思念与失落。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修辞,展现了谢朓对情感细致的把握和对孤独的深刻理解,使得整首诗既有视觉的美感,又有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杏梁宾未散: 描绘宴会的场景,暗示欢聚。
  2. 桂宫明欲沈: 月亮即将西沉,象征时光流逝。
  3. 暧色轻帏里: 温暖的灯光营造出柔和的气氛。
  4. 低光照宝琴: 微弱的光辉照耀着琴,象征孤独的文人情怀。
  5. 徘徊云髻影: 形容爱人的影子,轻盈而美丽。
  6. 的烁绮疏金: 影子闪烁,象征爱情的美好与脆弱。
  7. 恨君秋月夜: 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与怨恨。
  8. 遗我洞房阴: 对孤独的无奈与失落,情感更加深刻。

修辞手法:

  • 比喻: “桂宫”比喻月亮,增添诗意。
  • 拟人: 影子如云髻般轻盈,赋予影子以生命。
  • 对仗: 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月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与孤独,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梁: 代表欢乐的聚会,象征人际关系。
  • 桂宫: 象征孤独与思念,寄托对爱情的渴望。
  • 宝琴: 代表文人雅士的生活,象征内心的追求。
  • 秋月: 象征孤独与思忆,常与情感相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谢朓
    • D. 白居易
  2. “恨君秋月夜”中的“秋月”象征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
    • C. 友谊
    • D. 希望
  3. 诗中提到的“宝琴”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爱情
    • C. 文人雅士的情怀
    • D. 自然

答案:

  1. C. 谢朓
  2. B. 孤独
  3. C. 文人雅士的情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谢朓的《烛》,都表达了在月夜下的思念之情,但杜甫的诗更注重家国情怀,而谢朓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渴望。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谢朓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