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听妓诗二首 其二
上客光四座,佳丽直千金。
挂钗报缨绝,堕珥答琴心。
蛾眉已共笑,清香复入襟。
欢乐夜方静,翠帐垂沈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宾客满座,佳人如云,宛若千金。她们的钗环和缨带都被暂时取下,仿佛是为了回应那动人的琴声。蛾眉轻笑,清香的气息悄然飘入怀中。欢乐的夜晚在此刻显得格外宁静,翠绿的帐幕低垂,似乎笼罩着这一切。
注释:
- 上客:指高贵的客人。
- 光四座:光辉照耀四周,形容气氛热烈。
- 佳丽:美丽的女子,通常指妓女。
- 千金:形容其价值非凡。
- 挂钗报缨绝:挂着的钗子和缨带被取下,表示放松和欢愉。
- 堕珥:掉落的耳环。
- 蛾眉:形容女子的眉毛如蛾子般弯曲,一般指女子的美貌。
- 清香复入襟:指香气弥漫,浸透了衣襟。
- 欢乐夜方静:欢乐的夜晚显得格外宁静。
- 翠帐:青翠的帐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朓(384-426),字希声,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独特的抒情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士人们往往借酒浇愁、寄情于歌妓,以寻求片刻的安宁与快乐。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了欢愉和美丽,正是那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欢快而又宁静的夜晚。诗人以“上客光四座”开篇,描绘出热烈的氛围,宾客满座,气氛热烈。接着,诗人聚焦于“佳丽”这一形象,她们的存在让这个夜晚更加璀璨,体现了美与价值的结合。随着“挂钗报缨绝”一句,诗人进一步揭示了女子们的放松与欢愉,仿佛她们为了音乐而暂时放下了身份的束缚。
而“蛾眉已共笑,清香复入襟”则描绘了女子们欢笑的情景,清香扑鼻,传达出一种温柔而愉悦的氛围。最后一句“欢乐夜方静,翠帐垂沈沈”,则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祥和,形成了一个极具对比的画面。这种欢愉与宁静的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上客光四座:描绘热闹的氛围,宾客满座,光辉璀璨。
- 佳丽直千金:形容女子的美丽和价值,强调她们的吸引力。
- 挂钗报缨绝:女子们取下装饰,象征放松心情。
- 堕珥答琴心:耳环掉落,回应琴声,表现出一种互动与情感的交流。
- 蛾眉已共笑:女子们欢笑,传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 清香复入襟:香气弥漫,增添了夜晚的美好氛围。
- 欢乐夜方静:欢乐在于夜晚的安静,形成了一种矛盾的美感。
- 翠帐垂沈沈:帐幕低垂,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宁静的空间。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佳丽直千金”与“挂钗报缨绝”,形成对称美。
- 比喻:将“蛾眉”比作女子的美貌,形象生动。
- 意象:青翠的帐幕和清香的气息交相辉映,增强了诗的氛围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描绘了欢愉与宁静交融的夜晚,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意象分析:
- 上客:象征着高贵与尊荣,暗示社交场合的重要性。
- 佳丽:代表美丽与青春,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 蛾眉:美的化身,象征着女子的柔情与魅力。
- 清香:象征着温柔、浪漫与愉悦,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 翠帐:营造出宁静的氛围,代表着安逸与舒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佳丽”指的是:
- A. 美丽的女子
- B. 贵族
- C. 士人
- D. 小孩
-
“蛾眉已共笑”主要描绘的是:
- A. 伤心
- B. 欢笑
- C. 沉思
- D. 愤怒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思乡
- B. 对爱情的追求
- C.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D. 对战争的反思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谢朓的《夜听妓诗二首 其二》更多地强调了社交与欢愉的场景,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