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郎中 其二》

时间: 2025-01-27 04:37:16

解道公行止,江东老父兄。

群州垂瘵死,肤使为更生。

民裕身逾瘠,时危命亦轻。

浔阳江上月,犹傍谏书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郎中 其二
作者: 魏了翁

解道公行止,江东老父兄。
群州垂瘵死,肤使为更生。
民裕身逾瘠,时危命亦轻。
浔阳江上月,犹傍谏书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切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诗中提到江东的父老乡亲,描述了群州的疫病肆虐,许多人面临生命危险。尽管民众生活困苦,但在这危急时刻,生命的价值似乎又显得轻微。最后,诗人以“浔阳江上月”作结,意指即使在这样的黑暗中,依然有明亮的月光照耀,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

注释

  • 解道:解释事情的道理或行为。
  • 公行止:指代正义的行为或公正之举。
  • 群州:泛指多个地方,特别是群体的州。
  • 垂瘵死:形容因瘟疫(如肺痨)而死亡的人数众多。
  • 肤使:肤浅的使者,指那些表面上关心民众的人。
  • 民裕身逾瘠:民众的生活逐渐富裕,却仍显得瘠薄,暗指富裕背后隐藏的困境。
  • 时危命亦轻:在危险的时代,人的生命似乎显得不再重要。
  • 浔阳江上月:浔阳江的月亮,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子青,号永清,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诗、词、文俱佳闻名。其作品常反映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善于描绘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瘟疫流行之时,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社会现状的观察,表达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诗歌鉴赏

魏了翁的《李郎中 其二》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而著称。全诗通过对江东老父兄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民众疾苦的同情。诗中的“群州垂瘵死”直接点出当时社会的疫病流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更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诗人似乎在质疑那些表面关心民生的权贵,真正关心的是百姓的生存与尊严。

接下来的“民裕身逾瘠”更是揭示了一个矛盾的现实,虽然表面生活好转,但生活的艰辛依旧让人们难以喘息。最后的“浔阳江上月”则是对未来的期许,尽管现实令人沮丧,但仍有一线希望在那明亮的月光中闪现。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悲伤中又透出一丝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解道公行止,江东老父兄。

    • 诗人开篇提出对公共事务的看法,提到江东的老百姓,显得亲切和关心。
  2. 群州垂瘵死,肤使为更生。

    • 描述因瘟疫而死的人数众多,同时批评那些表面关心却不实际行动的人。
  3. 民裕身逾瘠,时危命亦轻。

    • 形容民众的生活看似改善,但内心的焦虑与痛苦仍然存在,尤其在危机时刻,人的生命变得显得微不足道。
  4. 浔阳江上月,犹傍谏书明。

    • 诗人以月亮作结,象征着希望,表明即使在艰难中仍要坚持理想与信念。

修辞手法

  • 对比:全诗通过对比民众的艰辛与表面生活的富裕,突出社会的不公与矛盾。
  • 象征:月亮象征着希望与明亮,传达出对未来的期待。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反映了社会责任感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传达出即使在黑暗中也要保持希望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东:象征着故乡与亲情,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指代疾病与死亡,象征着社会的困境。
  • 月亮:代表希望与光明,寓意在逆境中寻找生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郎中 其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魏了翁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群州垂瘵死”是指什么? A. 疫病流行导致的死亡
    B. 经济繁荣
    C. 战争

  3. 诗最后提到的“浔阳江上月”象征什么? A. 绝望
    B. 希望
    C. 迷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可以将魏了翁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对人们苦难的同情,但魏了翁的作品更强调希望与未来的展望,而杜甫则更多表现出对当下困境的深思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