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山四首 灵岩寺》
时间: 2025-01-11 09:00: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山何重重,行尽土囊底。
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
入门尘虑虑,盥漱得清泚。
高堂见真人,不觉首自稽。
祖师古禅伯,荆棘昔亲启。
人迹尚萧条,豺狼夜相抵。
白鹤导清泉,甘芳胜醇醴。
声鸣青龙口,光照白石陛。
尚可满畦胜,岂惟濯蔬米。
居僧三百人,饮食安四体。
一念但清凉,四方尽兄弟。
何言庇华屋,食苦当如荠。
白话文翻译:
青山层叠重叠,走到尽头感觉像是到了土囊的底部。
山岩高耸,阳光薄弱,景色如同刚洗过一样清新。
入门时尘世的烦恼渐渐消散,洗手漱口得到了清凉的感觉。
在高堂见到了真人,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祖师古禅的教诲,曾引导我走出荆棘丛生的道路。
人迹仍然稀少,夜晚豺狼在外游荡。
白鹤引导清泉,甘甜的香气胜过美酒。
声音在青龙口中回响,光辉照耀着白石的台阶。
田畦里的收成足够,何必仅仅满足于洗菜米饭。
居住在这里的僧侣有三百人,饮食安稳,身心舒适。
只要一念清凉,四面八方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何必谈论华丽的房屋,吃苦就像吃荠菜一样平常。
注释:
- 何重重:形容山层叠的样子。
- 土囊底:指走到尽头,像是土囊的底部,形容山的深邃。
- 尘虑:尘世的烦恼。
- 盥漱:洗手漱口,表示洁净。
- 真人:指道德高尚的人,或是修道之人。
- 荆棘:比喻艰难困苦的道路。
- 白鹤导清泉:白鹤引导清泉,象征清新、高洁的生活。
- 甘芳胜醇醴:香气甘甜胜过美酒,形容自然的美好。
- 四方尽兄弟: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亲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涪翁,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以诗、词、文名世,风格清新,词意深远。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苏辙游览泰山的途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内心的宁静。诗中不仅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还表达了对道教和禅宗思想的向往,体现了他对清净、和谐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苏辙的《游泰山四首·灵岩寺》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游览泰山时的所见所感。整首诗以青山、岩石、白鹤、清泉等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灵岩寺的清幽和宁静。诗中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如“岩高日气薄,秀色如新洗”,表现出山中日光的微弱及景色的清新,传达出一种脱离尘世的清凉感。
在描述灵岩寺的环境时,诗人提到“高堂见真人”,暗示他在此不仅是欣赏景色,还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启迪。诗中“白鹤导清泉,甘芳胜醇醴”,通过对清泉和白鹤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意境,反映了诗人追求清净与自然的心态。
最后,诗人强调了“何言庇华屋,食苦当如荠”,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对清贫生活的认同。这种思想在宋代文人中广泛存在,体现了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物质生活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山何重重:山势重重叠叠,感慨自然景观的雄伟。
- 行尽土囊底:走到尽头,感到深邃。
- 岩高日气薄:山岩高耸,阳光透过稀薄的空气照射。
- 秀色如新洗:山色清新如新洗过的布料。
- 入门尘虑虑:进入寺庙,尘世的烦恼也随之消散。
- 盥漱得清泚:洗手漱口后,感到清凉舒适。
- 高堂见真人:在高堂中见到高人,心中感到敬仰。
- 祖师古禅伯:提到祖师的教导,传达出对道理的尊重。
- 人迹尚萧条:人迹稀少,环境幽静。
- 豺狼夜相抵:夜晚有豺狼出没,暗示自然的荒凉。
- 白鹤导清泉:白鹤引导清泉,象征自然的纯净。
- 甘芳胜醇醴:甘甜的香气胜过美酒,体现自然的美好。
- 声鸣青龙口:青龙口传来声响,渲染出灵气。
- 光照白石陛:阳光照耀白石台阶,彰显自然的光辉。
- 尚可满畦胜:田畦的收成丰富,满足生活所需。
- 岂惟濯蔬米:不仅仅满足于洗菜米饭。
- 居僧三百人:寺中有三百僧侣,生活安稳。
- 饮食安四体:饮食供给充足,身体舒适。
- 一念但清凉:只需一念清凉,内心宁静。
- 四方尽兄弟:四面八方的人都像兄弟般亲近。
- 何言庇华屋:不必谈论华丽房屋。
- 食苦当如荠:吃苦就像吃荠菜一样平常。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青山何重重”表达山的雄伟。
- 拟人:白鹤导清泉,赋予鸟类以引导的能力,增强了诗意。
- 对仗:如“饮食安四体,一念但清凉”,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力量与宁静。
- 白鹤:象征高洁与自由。
- 清泉:象征纯洁与生命的源泉。
- 真人:象征智慧与精神引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山何重重”中的“重重”是指什么?
A. 颜色深沉
B. 层叠众多
C. 高耸入云
答案:B -
诗人提到的“白鹤导清泉”象征什么?
A. 财富与奢华
B. 自然的高洁与纯净
C. 世俗的纷扰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何言庇华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富裕生活的渴望
B. 对清贫生活的认同
C.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月下独酌》
- 梅尧臣《夏日山中》
诗词对比:
- 苏轼的《赤壁赋》与苏辙的《游泰山四首》,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苏轼更多关注历史与哲理,而苏辙则强调自然与内心的清净。
参考资料:
- 《苏轼评传》
- 《宋代诗词选》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