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0 22:58: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从来直道不辜身,得向西湖两过春。
沂上已成曾点服,泮宫初采鲁侯芹。
休惊岁岁年年貌,且对朝朝暮暮人。
细雨晴时一百六,画船鼍鼓莫违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真诚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走直路是不会辜负生命的,曾经在西湖两次经过春天的美好。沂水之上,曾经有过的衣物已经成了往事,泮宫初次采撷鲁侯所种的芹菜。不要因岁月的变化而惊讶,珍惜与身边人朝夕相对的时光。在细雨和晴天之间,一百六十种景象交替,画船上的鼍鼓声也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注释
- 直道:正直的道路,指为人处世的原则。
-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
- 沂上:沂水上,指沂河,寓意往事与回忆。
- 泮宫:古代学校的名称,鲁侯芹指的是鲁国的芹菜,寓意着文化的传承。
- 岁岁年年:形容时间的流逝。
- 细雨晴时一百六:形容天气变换的丰富多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柔和,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晚年,正值其人生经历的沉浮与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生活场景,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篇的“直道不辜身”,表明了诗人坚持正道的信念,强调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西湖两过春”,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光阴流转的感慨。
诗中的意象丰富,涵盖了自然、人与岁月的关系。通过“细雨晴时一百六”,诗人展示了生活的多样性和变化,表达了对生命流转间美好瞬间的珍惜。最后一句“画船鼍鼓莫违民”,则是诗人对民众生活的关心与尊重,体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思想。
整体上,这首诗在深邃的哲理中融入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使得整首诗既有思想的深度,也有情感的温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从来直道不辜身:自古以来,走正直的道路是不会辜负生命的。
- 得向西湖两过春:曾经在西湖两次经历春天的美景。
- 沂上已成曾点服:沂水之上,过去的点滴已成往事。
- 泮宫初采鲁侯芹:在泮宫初次采摘鲁国的芹菜,寓意文化的传承。
- 休惊岁岁年年貌:不要因岁月的变化而感到惊讶。
- 且对朝朝暮暮人:珍惜与身边人一起度过的日子。
- 细雨晴时一百六:在细雨和晴天之间,景象丰富多样。
- 画船鼍鼓莫违民:画船上的鼍鼓声与民众生活紧密相连。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和对仗,使得诗句更加生动。
- 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 强调真诚与正道,珍惜生活的当下,体现对自然与民众的关怀。
意象分析
- 西湖:美及春天的象征,代表诗人的理想与向往。
- 沂水:往事的承载,反映时间的流逝。
- 泮宫:文化的象征,传递知识与传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西湖”象征什么? A. 美丽的自然景色
B. 诗人的故乡
C. 战争的悲惨 -
“细雨晴时一百六”中的“一百六”指的是什么? A. 一百六十种景象
B. 一百六十年
C. 一百六十个人 -
诗人对待岁月的态度是什么? A. 愤怒
B. 珍惜
C. 忽视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诗歌表现上都有对自然的赞美,但苏轼更多地融入了人生哲学和对民众的关怀,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