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人见和前篇二首》
时间: 2025-04-29 01:30: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分酒杯欺浅懦,敢将诗律斗深严。
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
败履尚存东郭足,飞花又舞谪仙檐。
书生事业真堪笑,忍冻孤吟笔退尖。
九陌凄风战齿牙,银杯逐马带随车。
也知不作坚牢玉,无奈能开顷刻花。
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台前日暖君须爱,冰下寒鱼渐可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和他人的一种幽默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提到在酒席上,诗人以酒杯和诗律来进行自我调侃,暗示自己不拘泥于形式。接着提到画渔蓑和柳絮的意象,暗示着生活的细腻和变化。诗人看到东郭的败履,依然在追求诗的理想,借飞花与谪仙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自由的心境。最后,诗人提到在寒冷中独自吟唱,感慨书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最后以“台前日暖君须爱”结束,表达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注释
- 欺浅懦:欺负那些胆小的人。
- 诗律斗深严:与诗的韵律较量,强调诗歌的严格和深邃。
- 渔蓑:渔夫用的蓑衣,象征着艰辛的生活。
- 柳絮:柳树的种子,轻柔飘散,象征着无拘无束。
- 谪仙:指被贬的仙人,象征着不羁和被迫的境遇。
- 闭门高卧:隐居,表示对世俗的超脱。
- 寒鱼:冰下的鱼,象征着生活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苏门四学士之一,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豁达而著称,常常融入个人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诗人在孤独和寒冷中思考生活,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同时也在反思自身的处境与理想。
诗歌鉴赏
《谢人见和前篇二首》表现出苏轼在面对人生艰辛时的洒脱与幽默。全诗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开篇便以酒席引入,酒作为生活的调剂,既可以驱散愁苦,也可以让人放松心情。诗中描写渔蓑与柳絮,象征着生活中的细腻与变化,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接着,诗人以“败履尚存”描绘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坚持,表现出内心的坚韧。对“书生事业”的调侃,则反映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既有无奈又带有自嘲。最后,诗中“得酒强欢愁底事”一语,既是对愁苦的认知,也是对人生的豁达态度,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乐观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已分酒杯欺浅懦:酒杯已分,暗示对弱者的调侃。
- 敢将诗律斗深严:勇于与他人较量诗歌的律法。
- 渔蓑句好应须画:渔蓑的诗句应当被描绘,体现出诗的生动。
- 柳絮才高不道盐:柳絮轻柔飞扬,表明不拘泥于世俗的成见。
- 败履尚存东郭足:即使破败的鞋子仍在,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 飞花又舞谪仙檐:飞花舞动,象征着自由与不羁。
- 书生事业真堪笑:对书生理想的反思,带有自嘲。
- 忍冻孤吟笔退尖:忍受寒冷,在孤独中吟咏,表现着坚持。
- 九陌凄风战齿牙:描绘风中的战斗,表现生活的艰辛。
- 银杯逐马带随车:酒杯随马车而行,体现出生活的流动性。
- 也知不作坚牢玉:明白无法达到完美,隐喻人生的不完美。
- 无奈能开顷刻花:无法把控瞬间的美好,感慨人生的无常。
- 得酒强欢愁底事:借酒消愁,强颜欢笑。
- 闭门高卧定谁家:隐居于此,生活的宁静与孤独。
- 台前日暖君须爱:珍惜温暖的时光,暗示对生活的热爱。
- 冰下寒鱼渐可叉:冰下的鱼渐渐可捕,表现出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酒席,表明生活的多样性。
- 拟人:通过“飞花舞动”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加诗意。
- 对仗:如“败履尚存”与“飞花又舞”,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幽默态度,体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
意象分析
- 酒杯:象征生活的欢愉与放松。
- 渔蓑与柳絮:象征生活的细腻与变化。
- 败履:象征坚持与不屈的精神。
- 飞花:象征自由与不羁。
- 寒鱼:象征生活的艰难与期待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用什么形象表达生活的艰辛? A. 酒杯
B. 飞花
C. 寒鱼
D. 柳絮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反思? A. 已分酒杯欺浅懦
B. 书生事业真堪笑
C. 渔蓑句好应须画
D. 得酒强欢愁底事 -
诗中“闭门高卧”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忍耐
C. 享受
D. 反思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与李白的饮酒诗作,二者均通过酒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但苏轼更倾向于反思与幽默,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