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春日杂书四绝》

时间: 2025-01-25 17:55:45

清晓披衣寻杖藜,隔墙已见最繁枝。

老人无计酬清丽,夜就寒光读楚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晓披衣寻杖藜,
隔墙已见最繁枝。
老人无计酬清丽,
夜就寒光读楚辞。

白话文翻译

在清晨的晓光中,我披上衣服,手持拐杖去寻花草,
隔着墙壁已经能看到最繁盛的花枝。
年老的人已无计可施来回报这清丽的景色,
夜晚在寒光中读着《楚辞》。

注释

  • 清晓:清晨的光明。
  • 披衣:穿上衣服,指起床后穿衣。
  • 杖藜:拐杖,通常用藜草制成,用于辅助行走。
  • 隔墙:指在墙的另一边。
  • 繁枝:繁盛的树枝。
  • 老人:指诗人自己,借以表达老年时的感受。
  • :回报、报答。
  • 清丽:清新美丽。
  • 寒光:指夜晚的微弱光线。
  • 楚辞:古代汉族文学作品,表达情感丰富,语言华美。

典故解析

  • 《楚辞》:是中国古代辞赋的重要作品,代表了屈原的文学成就。诗人在夜间阅读《楚辞》,不仅表达了对文学的热爱,也体现了对过去文化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和仲,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一生坎坷,曾因政治原因被贬,诗歌创作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在乡村生活中的感受,既有对春日美景的欣赏,也透出对人生无奈的感慨。

诗歌鉴赏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展示了苏轼在春日清晨的心境与思考。开头的“清晓披衣寻杖藜”描绘了他在晨光中走出室外的场景,表现出一种闲适与宁静的心态。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诗人对“最繁枝”的观察,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对生命力的感叹。

接着“老人无计酬清丽”一句,流露出一种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尽管春日的美丽让人心醉,但作为年长者的诗人却感到无法回报这份美丽,这种情感让人倍感惆怅。

最后,诗人以“夜就寒光读楚辞”结束,显示了他在孤独的夜晚,借读书来寻找内心的安慰与寄托。这不仅是对文学的热爱,更是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沉淀,形成了整首诗饱含哲思的意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晓披衣寻杖藜:清晨时分,诗人披上衣服,手持拐杖,象征着年岁已高,走出房门去欣赏春天的景色。
    • 隔墙已见最繁枝:诗人隔着墙壁看到外面树木的繁茂,暗示春天的生命力与蓬勃生机。
    • 老人无计酬清丽:年老的诗人感到自己无力回报春光的美丽,表达出一种惆怅的情感。
    • 夜就寒光读楚辞:在寒冷的夜晚,诗人借助微弱的光线阅读古代文学,体现出对文化的珍视与怀念。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清晓”与“寒光”形成对比,前者象征着生机,后者则是孤独的夜晚。
    • 拟人:繁盛的花枝仿佛在呼唤着诗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春日的美丽与人生的无奈展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清晓: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杖藜:象征年老与无奈。
  • 繁枝: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寒光:象征孤独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黄州春日杂书四绝》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对春天的赞美
    • B. 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 C. 人生的无奈与思考
    • D. 乡村生活的乐趣
  2. “清晓披衣”中的“清晓”指什么时间?

    • A. 黄昏
    • B. 正午
    • C. 清晨
    • D. 深夜
  3. 诗中提到的“楚辞”是指:

    • A. 一部历史书
    • B. 一部古代诗歌
    • C. 一部小说
    • D. 一部散文集

答案

  1. C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王维《鸟鸣涧》

诗词对比

  • 苏轼《黄州春日杂书四绝》李白《月下独酌》: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欣赏,但苏轼更侧重于对人生的思考,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楚辞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