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五十首 其三十七》
时间: 2025-01-27 04:13:12意思解释
齐天乐五十首 其三十七
作者: 端木埰 〔清代〕
原文展示:
新秋又值新晴后,天容倍饶澄莹。
露气涵空,风威送爽,万象虚含清净。
初凉未冷,正帘影摇波,扇纨将屏。
久坐空廊,数萤明灭乍栖定。
铜壶宵漏渐转,爱中庭地白,圆月飞镜。
瘦不胜秋,疏还剩绿,一树垂杨低映,喧来更静。
又匝字鸣虫,纺纱声竞。
拌兴暝迟,尽酬清夜永。
白话文翻译:
在新秋季节的晴朗天气里,天空显得格外清澈透明。
露水弥漫在空中,清风送来凉意,万物都显得清新而宁静。
初秋的凉意还未完全降临,帘子轻轻摇曳着,扇子在屏风前轻轻扇动。
我长时间坐在空荡荡的廊道里,看到几只萤火虫时隐时现,偶尔停留。
铜壶的漏壶声渐渐响起,月光照耀着中庭,犹如一面飞舞的明镜。
秋天的气息让我感到瘦弱,树木稀疏,仍然保留着些许绿色,低垂的杨柳在宁静中显得更加安详。
虫鸣声此起彼伏,纺纱的声音也在此时此刻响起。
我在这样的夜晚中感到意兴阑珊,尽情享受这漫长的清夜。
注释:
- 新秋: 指刚刚进入的秋季。
- 澄莹: 清澈透明。
- 露气: 指露水的气息。
- 帘影摇波: 帘子随风摇曳,像波浪一样。
- 铜壶宵漏: 古代用铜壶计时,漏水声象征时间的流逝。
- 圆月飞镜: 形容明亮的圆月如同飞舞的镜子。
- 垂杨: 垂柳,象征柔美与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端木埰,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新秋时节,反映了诗人对初秋的感受,表达了对宁静夜晚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秋日景象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独处时的感受,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意境。开头的“新秋又值新晴后”便引入了秋天带来的清新气息,配合“天容倍饶澄莹”,让人感受到一种洁净的自然风光。诗中“露气涵空,风威送爽”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给人以清爽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微风拂面。接下来的描写更为细腻,帘影摇曳与长时间的等待,勾勒出一种静谧的生活状态。
诗人在夜晚的观察中,看到萤火虫的点点光亮,与“铜壶宵漏”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这里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一节的“瘦不胜秋,疏还剩绿”则表现了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坚韧,低垂的杨柳与虫鸣声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邃的美感,令人遐想。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内心的平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秋又值新晴后: 引入新秋的意境,强调天气的晴朗。
- 天容倍饶澄莹: 形容天空的清澈与明亮,传达出秋天的美好。
- 露气涵空,风威送爽: 描绘露水的清新和秋风的凉爽,营造出一种自然的舒适感。
- 初凉未冷,正帘影摇波: 初秋的凉意尚未完全到来,帘影随风摇曳,形成生动的景象。
- 久坐空廊,数萤明灭乍栖定: 诗人长时间待在廊子里,看到萤火虫闪烁的光,表现出一种孤独和静谧。
- 铜壶宵漏渐转: 古代计时的方式,象征着时间的推移。
- 爱中庭地白,圆月飞镜: 中庭在月光下显得洁白如镜,强调月光的明亮。
- 瘦不胜秋,疏还剩绿: 秋天的气息让万物显得瘦弱,但仍有一丝绿色的生命力。
- 一树垂杨低映,喧来更静: 低垂的杨柳在寂静中显得更为柔和,形成强烈的对比。
- 又匝字鸣虫,纺纱声竞: 蟋蟀鸣叫与纺纱的声音交织,表现出夜晚的生机。
- 拌兴暝迟,尽酬清夜永: 表达了诗人对夜晚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 “圆月飞镜”用明月比作镜子,形象生动。
- 拟人: “帘影摇波”赋予帘子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 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对秋天的感慨与自然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细节的观察,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脆弱以及自然美的珍惜。
意象分析:
- 秋天: 代表着成熟与收获,同时也暗示了萧瑟与生命的脆弱。
- 萤火虫: 象征着微小而闪烁的生命,体现了夜的宁静与神秘。
- 圆月: 象征着团圆与思念,带来光明与温暖。
- 垂杨: 代表着柔美与生命的延续,展现出秋天的独特气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述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铜壶宵漏渐转”中“铜壶”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用于计时的器具
C. 一种饮水器具
D. 一种装饰品 -
“瘦不胜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失落与感伤
C. 愤怒
D. 无所畏惧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泊秦淮》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 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孟浩然《泊秦淮》: 通过水面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