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时间: 2025-01-27 03:28: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飘蓬一往无南北,伶仃更教轻别。
迸泪毫枯,沾霜鬓短,寸寸心尘难灭。
荒波万叠。念梦里神州,斗垂天阔。
索共书空,此怀休向海鸥说。
危枰残劫换尽,望长安何许,离黍宫阙。
乱后笙歌,愁边鼓角,偏又啼乌悽绝。
浮生懒阅。纵愿断香留,总成灰劫。
未了芳情,渚兰空怨结。
白话文翻译:
这一片飘蓬无所依托,南北东西都无所谓,孤独的我更是难以承受离别的痛苦。泪水涟涟,鬓发因霜而短,心中的尘埃一点点难以消灭。
波涛汹涌,我在梦中思念那片神州大地,斗志昂扬、广阔无垠。
我只能将这份心情寄托在空中,向海鸥倾诉。
在这动荡的岁月中,曾经的繁华已然消逝,长安的方向何在,已离开了那宫阙。
乱世之后的笙歌,愁绪中的鼓角,偏偏又传来乌鸦的凄鸣。
浮生如梦,我对此已然懒得去看。即便愿意留下香气,终究也会化为灰烬。
未了的情思,依旧在兰渚之上空怨着缠绵。
注释:
- 飘蓬:指无根的蓬草,象征漂泊无依的生活。
- 伶仃:孤独、孤立的状态。
- 迸泪:流泪,用“迸”强调情感激烈。
- 寸寸心尘:形容内心的烦恼和忧伤难以释怀。
- 荒波万叠:形容海浪的汹涌与动荡。
- 长安:古代都城,象征繁华与安定。
- 离黍宫阙:黍,指黍米,宫阙代表王宫,暗指离开繁华生活。
- 愁边鼓角:形容战争带来的愁苦与哀伤。
- 浮生懒阅:形容对浮生的厌倦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则沄(生年不详-约1726年),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动荡。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过往的追忆。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经历了频繁的战乱与政治变革,带来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土的思念。诗中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齐天乐》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漂泊与孤独的心境,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局变迁的无奈。诗的开头“飘蓬一往无南北”,生动地描绘了孤独漂泊的状态,象征着人们在动荡时代的无奈与无助。接着,诗人通过“迸泪毫枯,沾霜鬓短”传达出深切的悲伤与衰老感,情感的强度通过细腻的描写愈发凸显。
在“荒波万叠”的描写中,波涛的汹涌与人心的起伏相呼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对于长安的眺望,既是对过去繁华的追忆,也是对未来迷茫的无奈。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一个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飘蓬一往无南北”——无根的蓬草漂泊,象征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 “伶仃更教轻别”——孤独的身影更加加重了离别的痛苦。
- “迸泪毫枯,沾霜鬓短”——情感激烈,泪水与衰老交织,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荒波万叠”——波涛汹涌,象征生活的动荡。
- “念梦里神州,斗垂天阔”——对理想与故乡的向往,展现出心灵的渴望。
- “索共书空”——渴望倾诉,却无处可言。
- “危枰残劫换尽”——象征着生活的沉重与艰难。
- “望长安何许,离黍宫阙”——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繁华的追忆。
- “乱后笙歌,愁边鼓角”——反映社会动乱后的哀愁。
- “浮生懒阅”——对生活的厌倦与无力感。
- “纵愿断香留,总成灰劫”——即便想留住美好,终究也会化为无形。
- “未了芳情,渚兰空怨结”——对未了情感的怨恨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飘蓬”比喻漂泊的生活。
- 拟人:情感如泪水般涌动,赋予情感以生命。
- 对仗:如“愁边鼓角”与“乱后笙歌”,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个体在历史变迁中的无奈与孤独。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飘蓬:象征漂泊的生活与无依无靠的状态。
- 泪水:象征悲伤与思念。
- 荒波:生活的动荡与不安。
- 长安:理想与繁华的象征。
- 海鸥:象征自由与渴望倾诉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飘蓬”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漂泊
- C. 忧伤
答案:B
-
“长安”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贫穷
- C. 战争
答案:A
-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 A. 积极乐观
- B. 无奈消极
- C. 忧心忡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郭则沄与李白在表达孤独与思念的情感上有相似之处。李白常以酒抒怀,而郭则沄则通过对自然与历史的描绘,反映出更为深刻的社会动荡与个人无奈。两者都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展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郭则沄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