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雉朝飞操》

时间: 2025-02-04 17:07:56

雉兮朝飞,鸣声相随。

朝刷其羽兮,夕哺其儿。

虽有风雨兮,莫或仳离。

嗟余之人兮,曾莫汝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琴操·雉朝飞操 曹勋 〔宋代〕

雉兮朝飞,鸣声相随。 朝刷其羽兮,夕哺其儿。 虽有风雨兮,莫或仳离。 嗟余之人兮,曾莫汝为。

白话文翻译:

野鸡啊,早晨飞翔,鸣叫声相互跟随。 早晨梳理它的羽毛啊,晚上喂养它的孩子。 虽然有风雨啊,没有谁会分离。 唉,我这个人啊,竟然不能像你一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雉:野鸡。
  • 朝飞:早晨飞翔。
  • 鸣声相随:鸣叫声相互跟随。
  • 刷其羽:梳理羽毛。
  • 哺其儿:喂养孩子。
  • 风雨:比喻困难或逆境。
  • 莫或仳离:没有谁会分离。
  • 嗟:叹息。
  • 余之人:我这个人。
  • 曾莫汝为:竟然不能像你一样。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描绘野鸡的生活习性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98-1174),字伯阳,号松隐,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通过描绘野鸡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作者可能通过描绘野鸡的生活来表达对安定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野鸡早晨飞翔、梳理羽毛、喂养孩子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诗中“虽有风雨兮,莫或仳离”一句,表达了即使在逆境中,野鸡也不会分离,象征着坚韧和团结。最后两句“嗟余之人兮,曾莫汝为”,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感慨,羡慕野鸡的自由和和谐生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野鸡生活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雉兮朝飞,鸣声相随。”:描绘野鸡早晨飞翔的场景,鸣叫声相互跟随,展现了野鸡的活跃和生机。
  2. “朝刷其羽兮,夕哺其儿。”:早晨梳理羽毛,晚上喂养孩子,描绘了野鸡的生活习性,展现了野鸡的勤劳和母爱。
  3. “虽有风雨兮,莫或仳离。”:即使在风雨中,野鸡也不会分离,表达了野鸡的坚韧和团结。
  4. “嗟余之人兮,曾莫汝为。”: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感慨,羡慕野鸡的自由和和谐生活。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野鸡的生活习性拟人化,如“朝刷其羽兮,夕哺其儿”,赋予野鸡人的情感和行为。
  • 对比:通过野鸡的和谐生活与作者的处境进行对比,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野鸡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感慨。诗中野鸡的坚韧和团结,也反映了作者对这些品质的赞赏和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雉:野鸡,象征自由和自然。
  • 朝飞:早晨飞翔,象征生机和活力。
  • 鸣声相随:鸣叫声相互跟随,象征和谐和团结。
  • 风雨:比喻困难或逆境,象征挑战和考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雉兮朝飞”描绘了什么场景? A. 野鸡晚上飞翔 B. 野鸡早晨飞翔 C. 野鸡在风雨中飞翔 答案:B

  2. 诗中“虽有风雨兮,莫或仳离”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野鸡在风雨中分离 B. 野鸡在风雨中更加团结 C. 野鸡在风雨中独自飞翔 答案:B

  3. 诗中“嗟余之人兮,曾莫汝为”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A. 对野鸡的羡慕 B. 对野鸡的厌恶 C. 对野鸡的恐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野望》王绩: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归园田居》陶渊明:通过描绘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野望》与《琴操·雉朝飞操》: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但《野望》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曹勋诗歌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