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

时间: 2025-04-28 01:42:23

洞天物外,自然真境妙难传。

群真宴赏留连。

鹤舞龙吟凤啸,飞雾走烟云。

拥霓旌月节,羽盖芝輧。

醉中论玄。

喷珠玉、溯流泉。

笑指蓬莱清浅,几度变桑田。

真容亘古,纵劫火焚空无变迁。

谁解此、紫府神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婆罗门引
作者: 姬翼 〔元代〕

洞天物外,自然真境妙难传。
群真宴赏留连。
鹤舞龙吟凤啸,飞雾走烟云。
拥霓旌月节,羽盖芝輧。
醉中论玄。
喷珠玉溯流泉。
笑指蓬莱清浅,几度变桑田。
真容亘古,纵劫火焚空无变迁。
谁解此紫府神仙。

白话文翻译:

在洞天之外,真实的境界是如此微妙难以传达。
众仙聚会赏景,流连忘返。
白鹤舞动,龙吟凤鸣,云雾飞浮。
手握彩旗,月下庆典,羽盖遮蔽着芝兰。
醉中畅谈玄理。
喷涌出珠玉,逆流而上。
笑着指向蓬莱的浅滩,几度变迁如桑田一般。
真实的面容亘古不变,即使经历劫火也不会改变。
谁能理解这紫府中的神仙境界。

注释:

  • 洞天:指道教所说的仙境或洞府。
  • 群真:指众多的真仙。
  • 鹤舞龙吟凤啸:描绘了和谐的自然景象,鹤、龙、凤都是象征吉祥和神秘的生物。
  • 霓旌、羽盖:分别指彩旗和用羽毛装饰的盖子,常用于庆典场合。
  •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世界。
  • 紫府: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隐喻深奥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姬翼,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作品多反映道教思想和对自然的赞美。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婆罗门引》创作于元代,正是道教文化兴盛的时期。此诗通过描绘神仙的聚会,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真理的渴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文化的向往。

诗歌鉴赏:

《婆罗门引》是一首融合了道教文化与自然意象的诗作,展现了姬翼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真理的追求。全诗以“洞天物外”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真境的赞美。诗中描绘的“鹤舞龙吟凤啸”不仅展现了和谐的自然之美,还象征着仙界的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拥霓旌月节,羽盖芝輧”更是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仙人们在庆典中的欢愉场景。

在“醉中论玄”的描写中,诗人通过酒醉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忘我境界,仿佛置身于无边的哲学讨论之中,体现了对宇宙真理的探索。而“笑指蓬莱清浅,几度变桑田”则以蓬莱的象征来探讨生命的无常与变化,表明即使外界环境变迁,内心的真实却亘古不变。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既有对大自然的礼赞,又有对哲学深意的探索,体现了姬翼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天物外,自然真境妙难传:在超脱世俗的洞天之外,真实的境界是微妙而难以言传的。
  2. 群真宴赏留连:众多的真仙欢聚一堂,沉浸在美景之中,不愿离去。
  3. 鹤舞龙吟凤啸,飞雾走烟云:描绘了仙境中的和谐美好,鹤舞、龙吟、凤啸,云雾流动,生机勃勃。
  4. 拥霓旌月节,羽盖芝輧:在庆典中,仙人们手持彩旗,享受着月下的欢愉。
  5. 醉中论玄:在酒醉的状态下,畅谈玄妙的道理。
  6. 喷珠玉溯流泉:喷涌出美玉般的泉水,象征着丰盈的智慧与灵感。
  7. 笑指蓬莱清浅,几度变桑田:笑着指向蓬莱的浅滩,感叹自然界的变化。
  8. 真容亘古,纵劫火焚空无变迁:真实的本质亘古不变,即使经历劫火也不改变。
  9. 谁解此紫府神仙:谁能真正理解这个紫府中的神仙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喷珠玉”比喻泉水的洁净与美好。
  • 对仗:如“飞雾走烟云”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鹤舞龙吟凤啸”,赋予自然景象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道教思想展开,表达了对自然与真理的追求,通过仙人聚会的描绘,展现了人类对永恒与真理的渴望,体现了诗人超脱现实、追求精神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天:象征超然的境界。
  • 鹤、龙、凤:象征吉祥、高贵,代表仙界的生机。
  • 蓬莱:象征理想中的仙境和长生不老。
  • 珠玉:象征智慧和丰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雾走烟云”主要描绘了什么?
    A. 仙人的舞姿
    B. 自然景象
    C. 酒醉的状态
    D. 庆典的热闹

  2. “真容亘古,纵劫火焚空无变迁”中的“真容”指的是什么?
    A. 仙人的外貌
    B. 真实的本质
    C. 生命的变化
    D. 自然的规律

  3. 诗中提到的“蓬莱”代表了什么?
    A. 现实中的地方
    B. 理想的仙境
    C. 酒醉的状态
    D. 变化的世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终南山》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姬翼的《婆罗门引》,同样描绘了自然与超然的境界,但李白更注重于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而姬翼则更倾向于道教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
  • 《道教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