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发舟
作者: 刘过 〔宋代〕
宝气亭前首问途,
清飚日日送籧篨。
丹枫无处不愁客,
白路有情如导吾。
青竹间垂任子钓,
紫鳞时掣季鹰鱼。
烟波渺渺江天晚,
水宿又听溪乌呼。
白话文翻译:
在宝气亭前我首先问路,
清风每天送来竹篱笆。
丹红的枫树无处不在,
白色的路上有情似导我。
青竹间垂钓任你自钓,
紫色的鱼时常被鹰捕捉。
烟波浩渺的江天在傍晚,
水边宿营又听到溪水的乌鸦叫声。
注释:
- 宝气亭:亭子名,或指华丽的亭子,象征着美好和希望。
- 清飚:清风,表明天气晴朗,心情愉悦。
- 籧篨:竹篱,通常用来围护或装饰,具有乡村气息。
- 丹枫:红色的枫树,象征着秋天的凄凉和离愁。
- 白路:指江边的小路,可能象征着人生的道路。
- 青竹:青色的竹子,象征着清新与恬淡的生活。
- 紫鳞:紫色的鱼,代表水中的生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烟波:指水面上升起的烟雾,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溪乌:指溪水边的乌鸦,常用作伴随自然的声音,增加情境的生动性。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诗中的意象如“丹枫”、“青竹”等,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象征着人生中的离愁与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彦修,号月汀,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诗词繁盛的时代。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表达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江边时创作,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体现了当时人们追求自然与宁静生活的愿望。
诗歌鉴赏:
《发舟》以自然风光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江边生活的热爱与思索。首句“宝气亭前首问途”,开篇便引入了地点和情境,带有一种探寻的意味,似乎在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清风送来的竹篱,既是自然的馈赠,也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接下来的“丹枫无处不愁客”,则表达了秋天的到来带来的淡淡忧愁,枫叶的红色象征着即将离去的时光,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流逝。而“白路有情如导吾”,则是对人生道路的思考,白色的道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多样,诗人希望借此引导自己走向理想的方向。
最后的“烟波渺渺江天晚”,具备了诗的整体氛围,描绘了傍晚时分江天交融的美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意境。水边的乌鸦叫声,轻轻拂动了此时的静谧,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点滴,令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宝气亭前首问途:在美丽的亭子前询问道路,点明了环境与目的。
- 清飚日日送籧篨:清风每天送来竹篱,表现出自然的和谐。
- 丹枫无处不愁客:红色的枫树无处不在,象征着离愁。
- 白路有情如导吾:白色的道路充满情感,似乎在引导我的人生。
- 青竹间垂任子钓:在青竹之间随意钓鱼,表达一种放松的生活态度。
- 紫鳞时掣季鹰鱼:紫色的鱼时常被捕获,暗示自然的生存法则。
- 烟波渺渺江天晚:傍晚的江天逐渐模糊,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诗意的氛围。
- 水宿又听溪乌呼:在水边宿营又听到乌鸦的叫声,增加了生活的真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路有情”,比喻人生道路的多样性。
- 拟人:如“清飚日日送”,赋予自然以人的行为。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变迁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宝气亭:象征美好的生活愿景。
- 丹枫:象征秋天的离愁。
- 白路:象征人生的道路与选择。
- 青竹:象征自然的清新与恬淡。
- 紫鳞:象征生命中的生机与活力。
- 烟波:象征宁静的生活状态。
- 溪乌:象征自然的声音与生活的真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亭子叫什么名字?
A) 清风亭
B) 宝气亭
C) 江边亭
D) 竹影亭 -
诗中“丹枫”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活力
B) 秋天的离愁
C) 宁静的生活
D) 自然的美好 -
诗中“白路”代表什么?
A) 生活的烦恼
B) 人生的道路与选择
C) 自然的美景
D) 旅途的疲惫
答案:
- B) 宝气亭
- B) 秋天的离愁
- B) 人生的道路与选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山中杂诗》: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风格上更为清幽。
- 《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同样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展示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过研究》
- 《古诗词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