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照上人迎翠轩》

时间: 2025-01-11 19:47:07

参寥癞可去无还,谁蹈诗僧最上关。

欲具江西句中眼,犹须作礼问云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照上人迎翠轩
——杨万里 〔宋代〕
参寥癞可去无还,
谁蹈诗僧最上关。
欲具江西句中眼,
犹须作礼问云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空寂的山水之中,似乎可以离开而不再回来,然而,谁能在这诗僧的高处游玩呢?如果想要领悟江西的诗句之美,还是得向那云山致敬,询问他们的奥义。

注释:

  • 参寥:指空寂的山水,形容环境的清幽。
  • :这里作“去”的意思,形容离去。
  • :踏足、游玩。
  • 诗僧:指高人或诗人,特指那些在诗歌上有高深造诣的人。
  • 江西句中眼:指江西的诗句,形容诗句的美丽和深邃。
  • 云山:指山中的云雾,象征着神秘和高远的境界。

典故解析:

  • 此诗没有直接的历史典故,但通过“云山”这一意象,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的崇敬和对高人隐士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观,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明丽,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游览某处时,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诗意的追求和对高人之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山水的深刻感悟。首句“参寥癞可去无还”,以空灵的意境展现了自然之美,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的超脱。诗人似乎在此表达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渴望逃避尘世的喧嚣,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谁蹈诗僧最上关”,这里的“诗僧”不仅是对诗人身份的自我认同,也隐含着对更高境界的渴求。诗中提到的“江西句中眼”,则表现出对江西诗歌传统的认可与向往,而“犹须作礼问云山”则是对自然和高人深深的敬意,显示出诗人谦逊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传递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让人感受到一股清新之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参寥癞可去无还:环境的空寂让人感到无牵无挂,仿佛可以随意离去。
  2. 谁蹈诗僧最上关:在这高处,能与诗僧为伍的人不多,暗示对高人境界的向往。
  3. 欲具江西句中眼:想要领悟江西诗句中的深意和美丽。
  4. 犹须作礼问云山:要想真正理解,仍需向自然和高人谦恭请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僧”比作高人,象征着诗歌的高境。
  • 拟人:将自然中的云山拟人化,表达对自然的敬仰。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高人境界的向往。通过描绘山水的空寂和对诗句的渴求,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参寥:象征自然的宁静和内心的空灵。
  • 诗僧:象征诗歌的高人,代表了追求艺术与理想的人。
  • 云山:象征神秘的自然力量与高远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参寥癞可去无还”的意思是? A. 寂静的环境让人想离开
    B. 诗僧的高处让人向往
    C. 自然的神秘让人敬畏

  2. “谁蹈诗僧最上关”中的“诗僧”指的是? A. 诗人
    B. 高人
    C. 自然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世的逃避
    C.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对比杨万里与王维的山水诗,杨万里的作品更注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美。

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同时也反映了各自时代的文化背景。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赏析》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