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一月十九日折梅二首
作者:杨万里(宋代)
初爱寒香一朵斜,
又逢奇朵出高了。
折来折去花多子,
忘却前花与後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季里,偶然折下一朵梅花的愉悦心情。起初,作者只对一朵梅花的香气感到喜爱,后来又发现了另一朵奇特的梅花。作者在折花的过程中,乐此不疲,忘却了之前和之后的梅花,沉浸在当下的美好。
注释:
- 初爱:最初喜爱。
- 寒香:指梅花的香味,梅花在寒冬中开放,香气独特。
- 斜:指花朵的姿态,有倾斜的意思。
- 奇朵:奇特的花朵。
- 折来折去:反复折取。
- 花多子:指梅花的数量多,形态各异。
- 忘却:忘记。
典故解析:
梅花在中国文学中象征坚韧与高洁,通常与冬季的寒冷相联系,代表着在逆境中绽放的美好。古人常以梅花比喻品德高尚的人,杨万里的诗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和对冬季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被誉为“江南诗派”代表之一。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语言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寒冷的冬季,正是梅花盛开的时节,作者在出游时折梅花,抒发对梅花的热爱与对冬季景色的感慨,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中细微美好的敏锐感受。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十一月十九日折梅二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把简单的折梅行为提升为一种艺术的享受。诗中,作者用“初爱寒香一朵斜”的开头,直接表达了他对梅花的初次钟情,给读者一个清新、自然的印象。接着,作者在第二句中又发现了“奇朵出高了”,显示了对自然美的不断追求和发现。这种对美的感受并没有因为数量的增加而变得庸俗,反而更显得充满生机与活力。最后一句“忘却前花与後花”,则显示了作者在此刻的投入与专注,仿佛时间在这一瞬间凝固,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唯剩下眼前这一朵梅花的美好。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热爱,更是一种对生活细节的热情关注,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初爱寒香一朵斜:最初喜欢的只有一朵斜生的梅花,暗示了对独特之美的欣赏。
- 又逢奇朵出高了:偶遇另一朵奇特的梅花,表达了对美的不断探索。
- 折来折去花多子:反复折取的动作,显示了对梅花的喜爱与珍惜。
- 忘却前花与後花:沉醉于当下的美好,忘却了之前和之后的梅花,表现出一种专注与陶醉。
-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作为坚韧与高洁的象征,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 对仗:前后句的对应,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 拟人:赋予梅花以情感,使其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梅花的描写,传达出诗人热爱生活、珍视自然美的情感,反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逆境中绽放的美丽。
- 寒香:体现了梅花在冬季的独特魅力,暗示了生命的顽强。
- 斜与奇:不同的姿态与特征,代表了自然的多样性和美的不同表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杨万里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寒香”指的是什么?
- A. 梅花的香气
- B. 冬天的寒风
- C. 雪的气息
-
诗中“忘却前花与後花”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忘记过去
- B. 沉醉于当下
- C. 对未来的忧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by 王安石:同样描写梅花,表达坚韧不拔的精神。
- 《早梅》 by 冯唐:展现梅花在寒冬中的美丽与坚韧。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折梅》与王安石的《梅花》,两者都表达了对梅花的热爱,但杨万里的诗更加侧重于个人的感受与细腻的观察,而王安石则更多地传达出梅花象征的坚定与坚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诗人对梅花不同的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包含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适合了解杨万里的诗风及其时代背景。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对古典诗词的全面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