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
时间: 2025-01-11 16:50: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谷多芳草,灵根得天早。
幽幽深山中,风露自昏晓。
待之美人采,以供骚人藻。
谁知时俗人,携向群花道。
馨香不足贵,桃李春情好。
艳色媚繁华,啼声多时鸟。
东风送晴暖,閒关音逾巧。
可悯兰蕙花,掩泣以终老。
白话文翻译:
在空旷的山谷中长满了芳草,那些灵性的根源早已得到天地的滋养。
在深山幽处,风露自会交替着晨昏。
这些芳草待美人来采摘,供给文人墨客的诗句。
谁能想到,世俗之人却把它们带向繁花似锦的小路。
香气并不算珍贵,桃李的春花才显得更美好。
艳丽的花色仿佛吸引着繁华,鸟儿的啼鸣声此起彼伏。
春风送来温暖,闲适的时光更显得优雅。
可怜那些兰蕙花啊,它们只能掩泣着度过余生。
注释:
- 芳草:指芬芳的草,象征纯洁和高雅。
- 灵根:指生长环境优越的植物根部,隐喻优秀的品质。
- 骚人:指诗人,主要是文人雅士。
- 桃李:指桃树和李树,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兰蕙:兰花和蕙草,象征高洁的品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嗣晖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与人生,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下,诗人常常在自然中寻求灵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对比了世俗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思考。
诗歌鉴赏:
《芳草》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诗人在描绘幽谷芳草的同时,透过对比展现了对自然与世俗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空谷多芳草”引入,表现了自然界的恬静与美好。随后的“灵根得天早”则暗示了这些芳草因生长环境优越而显得尤其珍贵。诗中诗人与世俗人的对比,展现了不同价值观的碰撞:世俗的人追逐繁华,而诗人却更珍视自然的纯粹和内在的美。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抒发,诗歌展现出一种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反思。最后一句“可悯兰蕙花,掩泣以终老”更是引人深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惋惜,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空谷多芳草”: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灵根得天早”:暗示了优越的环境造就了优秀的事物。
- “待之美人采”:提到美人,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珍视。
- “以供骚人藻”:诗人希望这些草能成为文人创作的灵感。
- “谁知时俗人”:反映出世俗的追求与自然的对立。
- “馨香不足贵”:表达了对珍贵事物的重新审视。
- “桃李春情好”:桃李象征世俗的美好与繁华。
- “可悯兰蕙花”:对被忽视的兰蕙花的怜悯,展现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芳草比作灵根,突显其珍贵。
- 对仗:如“风露自昏晓”,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兰蕙花以情感,体现诗人的情感深度。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自然与世俗的对比,表达了对高洁品德的向往与对繁华世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 芳草:象征纯净与无邪,反映了自然的魅力。
- 兰蕙:象征高洁和优雅,代表着被世俗忽视的美好。
- 桃李:象征世俗的繁华与美丽,反映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草”象征什么?
A. 繁华
B. 纯洁与高雅
C. 忧伤
答案:B -
“灵根得天早”中“灵根”指的是什么?
A. 植物的根
B. 诗人的灵感
C. 美好的品质
答案:A -
诗中与世俗相比,诗人更珍视什么?
A. 物质财富
B. 自然的纯粹
C. 名声
答案:B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王嗣晖诗词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