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芳草
作者:文彦博 〔宋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绮节初抽翠,金塘久托根。
何堪混萧艾,自合比兰荪。
碧映龙池水,青迷楚泽魂。
年年增恨处,长信与长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芳草刚刚抽出嫩芽,金塘的根系已经扎得很深。可惜这些草与萧艾混杂在一起,真不如兰草与荪草那样清雅。碧绿的草影映照在龙池的水面上,青翠的草色迷乱了楚泽的灵魂。年年在增添的惆怅之处,长信与长门的遥远情感依旧存在。
注释
- 绮节:指美丽的草叶。
- 金塘:指水塘,文中可能隐喻生长的环境。
- 萧艾:萧与艾是杂草,表示草木的混杂。
- 兰荪:兰草和荪草,象征高洁的植物。
- 龙池:传说中的池塘,象征美丽的景色。
- 楚泽:指楚国的沼泽,象征迷乱的情感。
- 长信与长门:长信指信笺,长门指长久的思念,代表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彦博,字子振,号白华,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擅长诗词,曾参与编纂《太和志》。他的诗歌以清新、雅致著称,常常表现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初春时节,诗人通过描绘初春的芳草,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过往情感的追忆。诗中对草的描写,既是自然的描绘,也隐喻了人生的起伏和情感的复杂。
诗歌鉴赏
《芳草》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诗人通过对草木的描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开头两句用“绮节初抽翠,金塘久托根”描绘出春天的生机,草木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未来的期盼。然而,接下来的“何堪混萧艾,自合比兰荪”则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萧艾的杂草与兰荪的高洁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生活中不尽如人意的种种。
“碧映龙池水,青迷楚泽魂”两句将景与情结合,碧绿的草影映照在水面上,形成了美丽的意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惘。最后的“年年增恨处,长信与长门”则总结了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情感积累的无奈与惆怅。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深入探讨了人情世事的复杂,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绮节初抽翠:描绘春天草木刚刚抽出嫩芽,充满生机。
- 金塘久托根:水塘中的植物扎根已久,象征着稳定与成长。
- 何堪混萧艾:对杂草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失望与无奈。
- 自合比兰荪:与高洁的兰草和荪草对比,更显得低贱。
- 碧映龙池水:草影映在水面上,形成美丽的画面。
- 青迷楚泽魂:草色迷乱了人们的心智,暗示情感的复杂。
- 年年增恨处:随着时间的流逝,惆怅愈加加重。
- 长信与长门:象征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情感的延续。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草木与人情相结合,传达情感。
- 对仗:如“长信与长门”,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希望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失落感,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 草:象征生命的顽强与柔弱的对比。
- 水:象征情感的流动与不易捉摸。
- 兰与萧艾:象征高洁与卑微的对比,突显人性的复杂。
- 龙池与楚泽:暗喻精神与情感的寄托与迷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绮节”指的是什么?
- A. 草木的叶子
- B. 花朵盛开
- C. 秋天的果实
- D. 冬雪
-
“碧映龙池水”中的“碧”描述的是什么?
- A. 颜色
- B. 形状
- C. 声音
- D. 气味
-
诗人对混杂的草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期待
- B. 失望
- C. 喜悦
- D.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芳草》在描绘春天的感受上有相似之处,但杜甫的诗更多反映了战乱带来的愁苦,而文彦博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宋代诗人传记》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