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8:47:44

策杖穿荒圃,登临笑晚风。

无穷秋色蔽晴空。

遥见夕阳江上、卷飞蓬。

雁过菰蒲远,山遥梦寐通。

一林枫叶堕愁红。

归去暮烟深处、听疏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策杖穿荒圃,登临笑晚风。
无穷秋色蔽晴空。
遥见夕阳江上卷飞蓬。
雁过菰蒲远,山遥梦寐通。
一林枫叶堕愁红。
归去暮烟深处听疏钟。

白话文翻译:

我手持拐杖走过荒凉的园圃,登高远眺时对晚风微笑。
无尽的秋色遮蔽了晴朗的天空。
远远望见夕阳映照在江面,风卷着飞舞的蓬草。
大雁飞过远处的菰蒲,遥远的山影在梦中相通。
一片树林的枫叶,在秋风中飘落,愁苦的红色。
归去时,傍晚的烟雾深处传来稀疏的钟声。

注释:

  • 策杖:指手持拐杖。
  • 荒圃:荒废的园圃,象征孤寂或被遗忘的地方。
  • 无穷秋色:秋天的色彩绚烂多姿,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
  • 卷飞蓬:飞蓬是一种草,形容在风中飞舞的样子。
  • 菰蒲:水生植物,常生长于湿地。
  • 疏钟:稀疏的钟声,象征着宁静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渭老,字无穷,号渭老,南宋诗人,擅长填词,作品多涉及自然、人生哲理等。其作品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冬交替之际,诗人以个人的游览体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描写秋色和远山,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歌鉴赏:

《南歌子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开头两句“策杖穿荒圃,登临笑晚风”描绘了诗人持杖在荒园中游览的情景,呈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态度。此时,诗人面对着无穷的秋色,感受到一种深邃的孤独与自然的广阔。中间的“遥见夕阳江上卷飞蓬”进一步引入了时间的推移,夕阳的描绘象征着一天的结束,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变化。

接下来的“雁过菰蒲远,山遥梦寐通”则通过描写大雁飞过水边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思乡的情绪。大雁的迁徙和远山的梦境相连,显现出人与自然、时间的交融。最后的“归去暮烟深处听疏钟”则是一种归隐的心情,钟声的稀疏让人感到宁静,也引发对往昔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渗透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秋”作为背景,构建出一种凄美而又深邃的意境,令人反思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策杖穿荒圃:手握拐杖,穿行于荒废的园圃,表达孤独感。
  • 登临笑晚风:登高眺望,微笑着迎接晚风,体现从容不迫的态度。
  • 无穷秋色蔽晴空:秋色绚烂,遮蔽了晴空,增添了诗的悲凉感。
  • 遥见夕阳江上卷飞蓬:远望夕阳照在江面,飞舞的蓬草象征生命的无常。
  • 雁过菰蒲远:大雁飞过远处的水生植物,象征着思乡之情。
  • 山遥梦寐通:远山在梦中相连,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 一林枫叶堕愁红:枫叶飘落,愁苦的红色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忧伤。
  • 归去暮烟深处听疏钟:归家途中,听见稀疏的钟声,传达宁静和思念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夕阳江上卷飞蓬”,夕阳与飞蓬的结合,形象生动。
  • 拟人:如“无穷秋色蔽晴空”,赋予秋色情感,增加诗意。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秋天的美丽与凄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思。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色: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夕阳:代表一天的结束,暗示生命的短暂。
  • :象征思乡与迁徙,传递情感的寄托。
  • 枫叶:红色的枫叶代表愁苦和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策杖穿荒圃”中的“策杖”指的是什么?

    • A. 拐杖
    • B. 竹杖
    • C. 书杖
  2. “遥见夕阳江上卷飞蓬”中的“飞蓬”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草
    • B. 一种树
    • C. 一种花
  3. 诗中最后一句“听疏钟”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兴奋
    • B. 宁静与思念
    • C. 忧愁

答案:

  1. A. 拐杖
  2. A. 一种草
  3. B. 宁静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李清照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 《临江仙》与吕渭老的《南歌子》均反映秋天的意境,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女性的细腻情感,而吕渭老则展现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整理和分析。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解读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