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生查子 其三
双鬟绿发齐,多笑蔫红落。
穿竹过西斋,问字时偷学。
娇慵不惯羞,同倚阑干角。
屈指数元宵,灯火堪行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年轻女子的生活场景。她的双鬟和绿色的长发整齐地梳理着,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正如那蔫掉的红花一般。她穿过竹林来到西边的书斋,趁机向书中学习。当她娇羞而懒散的时候,懒洋洋地倚在栏杆一角。她屈指算着元宵的日子,灯火辉煌的夜晚正是享乐的好时光。
注释:
- 双鬟:指的是两只发髻,古代女子常以此来打扮。
- 绿发:形容发色,可能是用某种植物染成绿色,代表青春。
- 蔫红:形容红花凋谢的状态,暗示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
- 穿竹:穿过竹子,可能指的是环境的清幽。
- 西斋:书房的方向,表示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 问字:询问字句,表示学习。
- 娇慵:娇媚而懒惰。
- 阑干角:指的是栏杆的角落。
- 元宵:指的是元宵节,象征着团圆和庆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吕渭老,字景山,号不二,宋代著名词人。他的作品多以清丽、婉约著称,常常描写生活的细腻之处,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生查子 其三》创作于宋代,正值元宵佳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节日的欢愉气氛,以及年轻女子的生活状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诗歌鉴赏:
整首诗通过轻松愉快的笔调,描绘了一个青春少女在元宵佳节的闲适日常。诗中女子的形象生动鲜明,表现了她的美丽、懒散和对生活的热爱。使用“多笑蔫红落”,巧妙地将女子的容颜与凋零的花朵相对比,反映出青春易逝的主题。她在竹林间穿行,既展现出她的灵动,又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问字时偷学”一句,展示了她的无邪和求知欲,显得十分可爱。整首诗的节奏轻快,意象清新,展现了一个生动的元宵夜场景,体现了节日的欢乐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女子生活的细腻描写,诗歌传达出的不仅是个人情感,还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双鬟绿发齐”:描绘女子的发型与颜色,展现青春活力。
- “多笑蔫红落”:反映她的笑容与美丽,暗示美好事物的易逝。
- “穿竹过西斋”:描绘女子在竹林中穿行,展现自然环境。
- “问字时偷学”:体现她对知识的渴求和学习的乐趣。
- “娇慵不惯羞”:表现她的娇羞与懒散,增添了几分女性的柔美。
- “同倚阑干角”:营造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屈指数元宵”:提到节日,增添了节庆气氛。
- “灯火堪行乐”:表达出元宵夜的热闹与欢乐。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表现力。比如“多笑蔫红落”即是对比的巧妙运用,展现了青春与时光流逝的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青春的美丽及生活的乐趣,反映了人们对节日欢乐和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双鬟:象征着年轻女子的美丽与活力。
- 蔫红:象征着青春的短暂和美好事物的流逝。
- 竹林:象征着清幽的环境,寓意内心的宁静。
- 元宵:象征着团圆、欢乐与庆祝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元宵节
C. 春节
D. 清明节 -
“双鬟绿发齐”中的“双鬟”指的是:
A. 两个发髻
B. 两种颜色
C. 两个小孩
D. 两种花朵 -
诗中提到的“西斋”是什么地方?
A. 书房
B. 花园
C. 餐厅
D. 客厅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平乐》(李煜)
- 《如梦令》(李清照)
诗词对比: 吕渭老的《生查子 其三》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体现了对女性生活的细腻描绘与情感的表达。吕渭老的作品更注重节日的氛围和生活的闲适,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变化和对往事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
以上内容为《生查子 其三》的详细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