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海棠 游顾龙山 山在金沙城外相传明太祖曾驻跸此山》
时间: 2025-01-10 22:49: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上海棠 游顾龙山
山在金沙城外相传明太祖曾驻跸此山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月下海棠的美景,抒发了游览顾龙山的感受。诗中提到,金沙城外的这座山,有传说说明太祖曾在此驻足。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的景色和历史的沧桑,感叹于春花的凋零,以及历史的遗迹。
注释
- 一拳小结:形容青莲的花瓣细小而紧凑。
- 金刹:指金色的佛教寺庙。
-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翠华巡朱旗暗卷:形容当年皇家巡游的盛景。
- 残碑:指遗留下来的历史碑刻。
- 摇落空扪苔藓:形容碑刻上的苔藓摇动,显示时间的流逝。
- 京江北固千秋显:指京江北岸的历史悠久,千秋不变。
- 南朝:指中国南朝时期,常与春天、凋零的伤感联系在一起。
- 丹崖苍巘:形容丹色的山崖和苍翠的山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6年-1680年),字梦阮,号澹宁,清代诗人。陈维崧生于明末,经历了明清易代的历史变迁。其作品多描写山水、咏怀,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重构的时期。诗人游览顾龙山,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自然的美景,借以表达对过去的追思和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顾龙山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自然的热爱。一开头的“月上海棠”便勾勒出月色下的海棠花,暗示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接着,诗人提到明太祖的驻跸,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美景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时空的对话。诗中对于春花的描述,既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残碑在,摇落空扪苔藓”一句,体现了历史遗迹的沧桑与脆弱,诗人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铭记历史。最后,春花已落,莺啭空山,安静的山斋馆中,诗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自然的宁静,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拳小结青莲瓣:描绘海棠花瓣的细腻与娇小,暗含美的短暂。
- 有离离金刹铺烟阪:描绘山间金色寺庙的景象,展现出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闻说当年,翠华巡朱旗暗卷:追忆昔日繁华,表现出对过去的向往。
- 残碑在,摇落空扪苔藓:历史的痕迹依旧,时间的流逝不容忽视。
- 京江北固千秋显: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思考。
- 傍南朝易惹伤春眼:南朝的历史背景,衬托出时光的伤感。
- 何似埋名,却依然丹崖苍巘:对比名声与自然的持久,暗示对名利的淡泊。
- 春花落,莺啭空山斋馆:结尾处的宁静,充满了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月上海棠”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结合。
- 对仗:如“翠华巡朱旗”和“残碑在摇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用“摇落空扪苔藓”表现自然的动态,增强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顾龙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棠: 象征着美丽与短暂的生命。
- 金刹: 代表人文历史与信仰的结合。
- 春花: 代表着生命的繁盛与凋零。
- 残碑: 体现历史的沉淀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上海棠”主要描绘了哪种景象?
- A. 春天的海棠花
- B. 秋天的枫叶
- C. 夏日的荷花
-
诗中提到的“残碑”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短暂
- B. 历史的遗迹
- C. 自然的美丽
-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历史的沧桑
- C. 对生命与时间的思考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自然美,但更侧重于孤独与思乡之情。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陈维崧的作品在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陈维崧传》
- 《古代山水诗研究》